降祸患,外族骚乱华夏,在神州营建巢穴,这样多年。我继承大业,效法前王,想使国家兴盛,恢复华夏。但是许多灾难刚刚平息,皇恩刚开始润泽,发动军队会使百姓惊扰,这不是政治的最重要的策略。因此作长远的考虑,暂缓征讨北方,衹希望戎夷理解大义,感怀我们的好意。但是他们凶险刚暴狡猾,多次侵犯劫掠,驱赶鼓动着外族,像蚂蚁一样聚集西境。你要趁着那自有的条件,抓住天道使他们灭亡的机会。军队不宜两次驰驱,百姓不宜再次劳顿,传出檄文平定三秦,巨手一挥就使他们臣服中原,在此一举了。再说中原的士族和百姓,久久盼望皇家威风,请军队帮助他们,沿路不绝。信义不能失却,怎能终日等待。应分派部署,趁此大量号召。侍中太尉显达可暂停居家,指挥众帅。”朝廷内外一时间整肃。加封显达为使持节,向襄阳进发。
永元元年,显达领平北将军崔慧景等四万人马,包围南乡境内的马圈城,距离襄阳三百里,攻打四十天,敌人粮食尽,吃死人肉和树皮,外面攻打又急,敌人突围逃跑,斩首活捉的以千来计算。官军争着抢城裹的绢绸,不再尽力追杀。显达进入那座城,派军主庄丘黑攻打南乡县,也就是原来的顺阳郡郡治。北虏首领元宏亲自带领十多万骑兵突然杀到,显达带着军队渡水到西边占据鹰子山筑城,人心沮丧。敌人攻打激烈,军主崔恭祖、胡松用黑布幔包着显达,几个人抬着,顺小路从分碛山出均水口,中军沿路逃跑,死了三万多人。左军将军张千战死,被迫赠为游击将军。显达一向有威武名声,在蛮族和北虏中都有名,到这时大损声望。御史中丞范岫弹劾要免了显达的官,朝臣议论当安抚,皇上下韶回覆说:“从前卫、霍到塞外作战,也常常无功,冯、邓入关作战,有时也有损失。何况他计谋敏捷,朝廷对他的期望很深,明白可行和艰难,不减损他的威名。正要想图谋长远,澄清北方。虽然执法有常规,不能按这个结论处理。”显达上表请求辞职,不批准,请求降低封号,又不准。
任显达为都督江州军事、江州刺史,镇守盆球,持节和原官职不变。当初,王堑则的事情发生,始安王遥光奏告明帝怕显达变乱,想追赶军队回来,事情不久就平息了,才作罢。显达也心怀恐怖。等到束昏侯即位,更不想回京城,得到这个职务,很高兴。不久加封领征南大将军,赐给二望车。
显达听说京师大臣大量被杀戮,又了解到徐芝图等人都死了,又谣传会派兵攻打江州,显达怕遭祸,在十一月十五日起兵。命长史庾弘远、司马徐虎龙给朝廷显贵写信说:
诸位:我们太祖高皇帝天赐智慧明哲,圣明过人,在那塞伐末年,整顿纲纪,顺从民心禅位,建立基业。世祖武皇帝宏略远大,能继承大位,四境安宁,三周平静。郁林海陵,一时失政。明帝英明,中途兴盛。到了后主,行为违天地人之理,美琴在地席中演奏,锦绣混迹在下等人缝席中,邪恶侵犯了先帝的宫廷,宫闺禁地畏满了杂草。皇家齐座成了集市,雕梁画栋的宫殿兴起战事。所任用的不是高尚的,所宠爱的定是低等的东西。
江仆射兄弟,说的是忠诚的言语,正直的劝阻,但是全族被诛杀的灾祸,由此而来。所以杀头的刑罚,四处出现在道路上,家门遭祸,从京都开始了。萧、刘两个领军,一起登上御座,共遵遣诏,宗室皇亲的苦难,都不值得一说,《渭阳》裹的悲伤,为什么到了这种程度。徐司空历代忠诚荣耀,清正流播世间,匡扶的功勋未赏,全族性的惩罚已现。沈仆射年岁七十,将要扶着几杖,在家园欢度晚年,在朝廷绝了身影,突然招致凌辱皇上的罪名,真是万古未有的悲伤呀。于足使得登上台合的路上,没有大臣行走;首脑机关,断绝了金、张后继。可悲呀!蝉冠被卑贱宠幸的人佩戴。唉!皇宫中排列着劫贼小人的座位。
而且上天与人间同怀怨恨,天地运行规律错乱,去年三州流血,现在五方地震。从前违池水色变异,置王因而被废;县登地震,步生成为奸邪。何况现在怪事比以往更显著,征兆比以前加倍的厉害,这样的昏君不废,还有谁不能兴呢?
王仆射、王领军、崔谨玺,是朝廷的支柱,忠诚可以剖开心来验证。萧卫尉、蔡詹台、沈左卫,各自不顾家里,同为时势操心。前朝老臣,重视名节,都一起用红字列名,互约共同起义。建安殿下德行秀美冲远,确实应登国家大位。去昏君立明主,前代圣贤就说过。现在我忝居军队前驱,恳请让路。等待京都祸乱平静,便向西迎接殿下,歌舞太平,岂不是很好吗!裴豫州曾经诚心表示,很早就心怀激愤.估计他的劲旅,已到进路;申司州志坚节明,料想迎候我,带领所部,随我跟进;萧雍州、房僧寄都已聚集行动,旗鼓即将到达;南兖州司马崔恭祖威壮过人,信使多次到来,说是静听烽烟谍报,结成唇齿互依的联盟;荆郢行事萧、张二位贤士,无不是按剑餐风,横着戈矛等着调度;边关和京都近郊的守卫等,哪个不是正义的同伴。
我太尉公遵循大道和圣贤的教诲,依赖德行整修教化,神威武勇称雄七伐,英雄韬略震慑九纲。这就要按照好的序次。还京卫护国家。本想捆锡呜笳,不劳烦众军。衹因大家有忠国之心,守节义不推辞.一时间,聚集十万人马。战旗飘飞掩盖九派水域,排列战船占满三川江河,这大概算是用大海来浇灭萤火,用烈火来消除冰冻罢了。希望你们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行动,不要让史书记载着被后人嘲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