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卷三十一(2/4)

上嘉伯玉尽心,愈见亲信,军国密事,多委使之。时人为之语曰:“十敕五令,不如荀伯玉命。”世祖怨伯玉。上临崩,指伯玉谓世祖曰:“此人事我忠,我后,人必为其作过,汝勿信也。可令往东长侍白泽,小却以南兖州之。”

史臣曰:君老不事太,义烈之遗训也。夫专心所奉,在节无贰,虽人之亲,尚宜自别,则偏党为论,岂或傍启!察江、荀之行也,虽异术而同亡。以古而居今世,难乎免矣。

陵,梦上广陵城南楼上,有二青衣小儿语伯玉云:“草中肃,九五相追逐。”伯玉视城下人上皆有草。泰始七年,伯玉又梦太祖乘船在广陵北渚,见上两掖下有翅不舒。伯玉问何当舒,上曰:“却后三年。”伯玉梦中自谓是咒师,向上唾咒之,凡六咒,有六龙,两掖下翅皆舒,还而复敛。元徽二年而太祖破桂,威名大震;五年而废苍梧。太祖谓伯玉曰:“卿时乘之梦,今且效矣。”

升明初,仍为太祖骠骑中兵参军,除步兵校尉,不拜。仍带济太守,中兵如故。霸业既建,伯玉忠勤尽心,常卫左右。加前军将军。随太祖太尉府转中兵,将军、太守如故。建元元年,封南丰县,四百。转辅国将军,武陵王征虏司,太守如故。徙为安成王冠军司,转豫章王司空谘议,太守如故。

江谧转尚书度支郎,很快迁右丞,兼比郎。泰始四年,江夏王义恭第十五女死了,十九岁,未行成年的仪礼。礼官提议依照成人丧礼穿丧服,诸王服大功。左丞孙复义奏告说:“《礼记》上有女十五岁行成年礼,郑注说这年龄是指已许嫁的人。那些没许嫁的则是二十岁才算成年。慈说十九岁死还应算是未成年死。礼官背离经典,丧服礼仪没有依据…博士、太常以下官职以免官赎罪论;江谧因罪过杖责五十,罚扣百日劳俸。江谧又启奏说:“孙复原先不研讨分辨清楚,附和错误议论,参照有关事例,也应该追究他的责任。”孙复也应以免官赎罪论。皇上下诏“可以”

伯玉遭父忧,除冠军将军、南濮太守,未拜,除黄门郎,本官如故。世祖转为豫章王太尉谘议,太守如故。俄迁散骑常侍,太守如故。伯玉忧惧无计,上闻之,以其与垣崇祖善,虑相扇为,加意抚之,伯玉乃安。永明元年,垣崇祖诛,伯玉并伏法。

江谧外任建平王景素冠军长史、长沙内史,行湘州事。执政治理繁琐刻薄。僧遵人与江谧厚,跟随一起到任所,因小事犯了过错,就被关郡狱让他挨饿,僧遵人撕裂上的法衣吃,吃完后就饿死了。江谧被有关官吏弹劾,被征返京。明帝崩,遇赦,免受罚。为正员郎,右军将军。

世祖在东,专断用事,颇不如法。任左右张景真,使领东主衣官谷帛,赏赐什,皆御所服用。景真于南涧寺舍斋,有元徽紫褶,余称是。于乐游设会,伎人皆著御衣。又度丝锦与昆仑舶营货,辄使传令防送过南州津。世祖拜陵还,景真白服乘画舴艋,坐胡床,观者咸疑是太。内外祗畏,莫敢有言。伯玉谓亲人曰:“太所为,官终不知,岂得顾死蔽官耳目!我不启闻,谁应启者?”因世祖拜陵后密启之。上大怒,检校东。世祖还至方山,日暮将泊。豫章王于东府乘飞燕东迎,白上怒之意。世祖夜归,上亦停门籥待之,二更尽,方。上明日遣文惠太、闻喜公良宣敕,以景真罪状示世祖。称太令,收景真杀之。世祖忧惧,称疾月余日。上怒不解。昼卧太殿,王敬则直,叩启上曰:“官有天下日浅,太无事被责,人情恐惧,愿官往东解释之。”太祖乃幸,召诸王以下于玄圃园为家宴,致醉乃还。

江谧字令和,济考城人。他祖父名秉之,过临海太守,是宋时的清官。他父亲名徽,过尚书都官郎,吴县县令,被太初皇帝杀害。江谧也被拘押在掌制造供应帝王用的的官署,即名为尚方的地方,待到孝武帝平定京城后才得脱来。脱去布衣奉朝请,又为辅国行参军,于湖令,能称职。宋明帝刘或为南豫州刺史时,江谧竭尽全力侍奉他,被刘或当作亲信看待。刘或即皇帝位,以江谧为骠骑参军。他弟弟江蒙面相丑陋,明帝经常召见,同他玩笑戏

初,善相墓者见伯玉家墓,谓其父曰:“当暴贵而不久也。”伯玉后闻之,曰:“朝闻,夕死可矣。”死时年五十。

赞曰:谧祸门,荀言亟尽。时清主异,并合同殒。

太祖领南兖州时,江谧为镇军长史、广陵太守,朝为游击将军。秉鄙俗,善于趋炎附势。元徽末年,朝野都属意于建平王景素,江谧更是曲意逢迎结,景素在京起兵

译文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