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听说其他各县,也到处是这样的艰难。衹有上虞县因为每百户人家才派给一次服役,非常的富足优裕,超过遣个比例的各城,没有不凋败衰落的。应该采取措施解民于倒悬,使百姓得到便利,就可以把忧患变成功劳,要做到也不是很难啊。”回到朝廷做了文惠太子中军录事参军,跟随太子辗转北征。文惠太子在束宫,周颙回来做了正员郎,始兴王前军谘议。在殿中台省等处当值侍卫,重新得到厚待。
周颙言辞华美绮丽,滔滔不绝,音调和谐色彩繁富,出口成章。广泛地涉猎百家之说,善于讲谈佛理。着有《三宗论》。设立空假名,又立不空假名。用不空假名来诘驳空假名,又用空假名诘难不空假名。用假名空诘难性、相二宗。又立假名空。西凉州的智林道人给周颙寄信说:“这一法义的幽微旨趣好像并不是才被发掘的,神奇美妙的声音已经中断了六七十年。贫道二十岁的时候,就懂得了这个道理,私下海每十分欢喜,感到没有人与我共享。少年时见到的长安老辈,都说关中的高士早就有这一义法,当它盛重一时的时候,能深入领会其旨趣的人并不多。过辽塞以后几乎就没有了。我手执麈尾参论佛法四十多年,在东西各地讲学,勉强名重一时,其他各义在宗绿上都有所记载,惟独逭一法门的黑白真谬没有一个人懂得,因此很是忧虑。没想到这一法音近来传到耳畔,才是真实行道第一大功德。”可知他对周颙的立论是多么推崇.
周颙在钟山西面建了隐居的房子,放假时就回去。转为太子仆,兼著作,撰写起居注。迁为中书郎,仍兼著作。常常在东宫游侍。他小时候从外祖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到过卫恒的散隶书法,学得相当有功力。文惠太子让他写在玄圃的茅屋墙壁上,国于祭酒何胤要用倒薤书同周愿交换,周愿笑着答道:“天下有道,孔丘不会拿来交换的。”
每当宾友聚会,周颙离席相对交谈,语辞如流,使听的人忘却疲倦。兼善《老子》、《易经》,同张融相遇,就彼此以玄言对答,整日都不停歇。清贫没有太多欲望,整天吃蔬食,虽然有妻子儿女,却一个人住在山间的屋舍裹。卫将军王俭对他说:“你在山裹吃什么?”他说:“红的米白的盐,绿的葵菜紫的蓼实。”文惠太子问他:“菜食之中什么味道最好?”周颙说:“初春是新鲜的韭菜,晚秋是成熟的菘菜。”当时何胤也诚信佛法,没有娶妻妾。太子又问周颙:“你和何胤谁的修行更深?”他说:“三种路径八种灾难都不能够避免。但是各有各的拖累。”太子说:“是什么样的拖累呢?”回答说:“周颐是妻子何胤是肉食。”他的言辞应变,总是这样敏捷。
调任国子博士,仍兼著作。太学的学生仰慕他的风范,争着都从事辩难。后来何胤说停止吃活物,却还是食白鱼、旦脯、糖蟹。认为是没有看见活物。对吃蚶蛎有疑虑,让学生讨论此事。学生钟吭说:“鲤鱼被做成莱之前。猛烈地伸缩躯体,螃蟹将要被做成糖蟹时,也惊扰得特别厉害。有仁爱之心的人,心中会感到悲悯。至于蚶蛎之类,裹面没有眉眼,羞惭衹有一片混沌,外面包着硬壳,无须抱持谨慎之心。它不衰朽也不繁盛,连草木都不如;没有芬芳的气息,跟瓦砾差不多。所以很适合拿来做菜,使它永远成为美味佳肴。”竟陵王子良看了奏议,非常生气。
何胤的哥哥何点,也是讲求遁节清心仰佛的人。周颙给他写信,劝他吃素。说:“您之所以修行没有进展,大概是因为没有吃素吧?宰割禽畜的行当,调和鼎镬的兴致,记载在书籍上,历史已经很久远了。谁敢提出非议?看圣人规设食事,也要限定品目步骤,大概是因为茹毛饮血,本是和人类的出现同时的,放任而不加裁夺,就没有边界了。善于秉持士行的人,怎能不用自己的心思去体恕外物呢?所以各自静守自己的界限,不要相互欺凌。何况最大的变故,没有比死生还重要的;生的最紧要处,就是性命。对它们来说,性命之忧非常急切,对我们来说,口腹之欲却是可以放过的,然而我们终身都在吃它,来滋长自己的年岁,它们冤枉地遭到残害,没有地方可以申诉,即使我们得以长寿,也是应该感到畏惧的呀。况且小小的一双禽卵,脆薄易冷,气喘微弱的小鹿,看着就让人怜愍。看那鸟儿饮水飞翔和降落,让人哀怜,怎么还能忍心把它抓住打死,又肆意咀嚼呢。像那野外的畜群,关闭在重重的畜圈裹饲养,不时称量肉骨揣度皮毛,衹等着宰割剥取。好像尘上归于地面一样,居然都把这事看作寻常之理,实在是应该为之叹息,事情还不止这一面。如果说三世之说没有道理,那么很幸运地可以把它视为一桩快事,如果真的有转生之道,而生的形态并非恒久,那么一往一来,一生一死之间,肯定会有轮遛的了。因果报应好似家舍一样是人的归宿,人和天的交接却像出外为客,行客的日子很少,居家的很多,我们这些人信奉佛法,也不能最终避免,则那种令人伤心的惨祸,也将要危及自身。您对有血有肉的活物,虽然没有亲自动手,但是早晚吃着禽乌鱼类,不能不从肉市得来。钱财一经过盗贼的手,就会被廉洁之士唾弃;生性一旦启用了屠刀,又怎能再为慈悲之心所克制呢?骝虞即使很饿,也不吃不是自己枯死的草,听见他的操行难道不使人羞愧吗?众生具备现世的形态,以积聚肌肉和脂膏,都是因为前生积累的痴迷蒙昧,沉沦不知自解,报应造成秽浊之身,经受辛苦艰难,这甘美的肉食,都是愚昧无识的报应所聚。怎么还要再次吃下这丰腴之食,使自己的肠胃小洁呢?您能够懂得这个道理从此吃素,就不枉费我一番口舌。”
颙在任上去世的时候,正巧王俭讲《孝经》还没有讲完,就推举谢昙渣代替自己讲,学者们很赞赏他。官为给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