松滋令,前汉属庐江,后汉无,晋属安丰。疑是有民寓荆土,故立。
羡相,晋惠帝世,安陆人硃伺为陶侃将,求分安陆东界为此县。
竟陵侯相,汉旧县,属江夏。
上黄男相,宋初属襄,后度。二汉、晋并无此县。
沅陵令,汉旧县。
舞令,前汉作无
,后汉无,《晋太康地志》有。
新市相,汉旧县,属江夏。
闻喜令,故曲沃,秦改为左邑。汉武帝元鼎六年,行幸至此,闻南越破,改名 闻喜。
永宁太守,晋安帝侨立为长宁郡;宋明帝以名与文帝陵同,改为永宁。宋初五 县,后省绥安(晋安帝立)。孝武孝建二年后,以僮(晋安帝立)并长宁,绥宁 (晋安帝立)并上黄。今领县二,
一千一百五十七,
四千二百七十四。去州陆 六十;去京都三千四百三十。
蒲圻男相,晋武帝太康元年立。本属长沙,文帝元嘉十六年度陵,孝武孝建 元年度江夏。
秭归侯相,汉旧县。
归乡公相,何志,故属秭归,吴分。《太康地志》云,秭归有归乡,故夔
国,楚灭之,而无归乡县,何志所言非也。
建平太守,吴孙休永安三年,分宜都立,领信陵、兴山、秭归、沙渠四县。晋 又有建平都尉,领巫、北井、泰昌、建始四县。晋武帝咸宁元年,改都尉为郡,于 是吴、晋各有建平郡。太康元年吴平,并合。五年,省建始县,后复立。《永初郡 国》有南陵、建始、信陵、兴山、永新、永宁、平乐七县,今并无。《太康地志》 无南陵、永新、永宁、平乐、新乡五县,疑是江左所立。信陵、兴山、沙渠,疑是 吴立。建始,晋初所立也。领县七,
一千三百二十九,
二万八百一十四。去州
陆一千;去京都
四千三百八十。
沙男相,二汉旧县,本名沙羡,属武昌,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;又立沙羡, 而沙
徙今所治。文帝元嘉十六年度
陵,孝武孝建元年度江夏。
江夏太守,汉帝立,本属荆州。《永初郡国》及何志并治安陆,此后治夏
。 又有安陆、曲陵,曲后别郡。领县七,
五千七十二,
二万三千八百一十。
惠怀相,江左立。
谯县令(别见),谯民寓立。
陵男相,晋武帝太康元年立,属长沙。本领度支校尉,立郡省。
新男相,《永初郡国》有,何、徐不注置立。
,以广戚(前汉属沛,后汉、《晋太康地志》属彭城。江 左寓立。)并闻喜,弘农(江左立侨郡,后并省为县。)、临汾并松滋,安邑并 永安。(临汾、安邑,汉旧名。临汾后属平
。)今领县四,
二千四百二十三,
一万四百八十七。去州
一百二十;去京都
三千五百。
沙渠令,《晋起居注》,太康元年立。沙渠是吴建平郡所领,吴平不应方立, 不详。
汉寿伯相,前汉立,后汉顺帝嘉三年更名。吴曰吴寿,晋武帝复旧。
沅南令,汉光武建武二十六年立。
巫令,汉旧县。
竟陵太守,晋惠帝元康九年,分江夏西界立。何志又有宋县,徐无。领县六, 八千五百九十一,
四万四千三百七十五。去州
一千四百;去京都
三千四百。
郢州刺史,魏文帝黄初三年,以荆州江北诸郡为郢州,其年罢并荆,非今地。 吴又立郢州。孝武孝建元年,分荆州之江夏、竟陵、随、武陵、天门,湘州之陵, 江州之武昌,豫州之西
,又以南郡之州陵、监利二县度属
陵,立郢州。天门后 还荆。领郡六,县三十九,
二万九千四百六十九,
十五万八千五百八十七。去 京都
二千一百。
武陵太守,《前汉地理志》,帝立。《续汉郡国志》云,秦昭王立,名黔中 郡,
帝五年更名。本属荆州。领县十,
五千九十,
三万七千五百五十五。去 州
一千;去京都
三千。
霄城侯相,《永初郡国》有,何、徐不注置立。
酉长,汉旧县。
临沅男相,汉旧县。
沌相,江左立。
武宁太守,晋安帝隆安五年,桓玄以沮、漳降蛮立。领县二,九百五十八,
四千九百一十四。
永安令,前汉彘县,顺帝嘉二年更名,后属平
。
迁陵侯相,汉旧县。
汝南侯相,本沙羡土,晋末汝南郡民寓夏
,因立为汝南县。沙羡令,汉旧 县,吴省。晋武太康元年复立,治夏
。孝武太元三年,省并沙
,后以其地为汝 南实土。
乐乡令,晋安帝立。
北井令,《晋太康地志》有。先属东,晋武帝泰始五年度建平。
辰男相,汉旧县。
苌寿令,明帝泰始六年立。
长宁侯相,晋安帝立。
新乡令。
长林男相,晋安帝立。
泰昌令,《晋太康地志》有。
黚长,二汉无,《晋太康地志》有。
陵太守,文帝元嘉十六年,分长沙之
陵、蒲圻、下隽,江夏之沙
四县立, 属湘州;孝武孝建元年,割南郡之监利、州陵度江夏,属郢州。二年,又度长宁之 绥安属
陵。何志讫元嘉二十年,
陵郡以十六年立,应在何志而阙。领县四,
五千一百八十七,
二万五千三百一十六。去州
五百,去京都
二千五百。
云杜侯相,汉旧县,属江夏。
孝昌侯相,《永初郡国》、何志并无,徐志有,疑是孝武世所立。
龙侯相,《晋太康地理志》、何志吴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