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二章(6/10)

关官员用牛、羊、猪三牲做祭品书写简策上告宗庙,齐王登上皇家侍从车,大臣们跟随到西掖门。景帝哭泣着说:“我的祖先受了历代的特殊待遇,先帝临死,用遣韶相托,我有愧于重任,不能劝善规过。诸位公卿大臣,思用古代典章,为国家长远考虑,宁可背弃皇帝本人,也要使皇家宗庙受祭祀。”于是派使者持符节护送,住在河内的重门,诛杀郭怀、袁信等人。

当天,和群臣商议立新君。景帝说:“当今天下没有清平,两个敌国在争强斗胜,四海的君主,必是贤明圣哲的人。彭城王曹据,是太祖的儿子,论贤明,他仁爱圣明公允;论年纪,他在皇室中是长兄。皇帝的位置至关重要,没有他那样的才干,不足以平定救助天地四方。”于是和群臣奏报太后。太后认为彭城王是先帝的叔父,不符合宗法制度的秩序,那么烈祖的世系就永远无人继承了。束海定王,是明帝的弟弟,打算立他的儿子高贵乡公曹髦。景帝坚持争辩未果,便依从了太后的命令,派人在元城迎来高贵乡公立为皇帝,改年号叫正元。天子接受印玺时懒散,脚抬得很高,景帝听说后感到担忧。等到将举行大朝会,景帝训导天子说:“圣明的君王看重开端,端正根本敬肃初始,这是古人所谨慎的。明天面对大朝会,万众瞻仰皇上端庄的容貌,公卿倾听悦耳的声音。《诗经》说:‘展示给人们的是不轻佻,这是可供效法的。《易经》说:‘说出的话好,那么千里之外有人响应。’虽然礼仪周全完备,还应当加上恭敬谨慎,以符合四海的仰望。”

癸巳,天子下诏书说:“我听说创立基业的国君,必须有得力的臣子;遵守成法的帝王,也须依赖能匡正辅佐的大臣。因此,周文王、周武王凭藉旦堂、丑公使承受天命的功续显扬,旦宣王倚靠山卢享有中兴的业绩。大将军世代拥有美德,顺应天时辅佐朝政。国家遭受上天降下的凶险,皇室多有灾难,齐王在皇位,不依照遵循法典。大将军履行正义秉执忠诚,来安宁华夏,匡正百官,统管庶事。内摧毁盗匪暴虐,外平定奸佞乱臣,太阳偏西仍因为国事而劳苦,操劳不分昼夜。道德声望光照上下,功勋业绩散布四方。深切思考宏大的议论,首先建立明智的策略,权衡轻重,安定国家,帮助我登上皇位,宗庙获得安宁,万民庆幸依赖。伊挚保护治理殷邦,公旦安宁垄,都无法超过大将军。我非常赞许他。道德高的人地位尊贵,功劳大的人俸禄丰厚,这是从古到今都通行的道理。封大将军为相国,增加食邑九千户,并入以前的共四万户;升号为大都督,假黄铁,入朝不必迈小碎步,奏报事情不必自报姓名,可佩剑穿鞋上殿;赐钱五百万,帛五千匹,以此表彰大功。”景帝坚决辞掉相国的职位。

又上书训诫天子说:“荆山的玉璞虽美,但不雕琢不成宝物;颜回、冉有的才学虽高,不学习就不能扩充他们的知识。仲尼说:‘我不是一生下来就知道事理的人,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而勤勉地探求的人。,上溯黄轩以来五代的君主,没有一个不是有所遵循的。颛顼从绿圆那裹受教育,高辛向柏招问道。到了周成王,有周公旦、吕望作辅佐,因而能分辨经书的章句主旨,安于正道乐于事业。像这样,那么君王之道在上显明,庶民百姓在下顺从。刑法被搁置不用的盛世,实在由此而来。应该遵循先王不耻下问的精神,让讲经诵诗的事时常听说,经典的话每天在身旁陈述。”当时天子很爱华丽侈靡,景帝又劝谏说:“刚刚涉足朝政,应该崇尚简朴。”天子一并恭敬地采纳。

十一月,有白色云气弥漫天空。

二年春正月,有彗星出现在吴楚的分野,消失在西北上空。

镇东大将军母丘俭、扬州刺史文钦起兵作乱,假托太后命令在郡国传送檄文,设立祭坛在西门外盟誓,各派四个儿子在吴国做人质来请求救助。二月,母丘俭、文钦率领六万兵众,渡淮河向西进兵。景帝会聚公卿谋划征讨的计策,朝廷的议论多数认为可以派遣众将出兵,王肃及尚书傅嘏、中书侍郎钟会劝景帝亲自出征。戊午,景帝统率中军步兵骑兵十余万人去征讨。日夜兼程,召集三方的军队,大规模会聚在陈许的郊野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