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、哀帝过早离开人世,皇统早有变更,帝位没有主人。东海王是皇帝母弟这样亲近的亲属,入朝继承大统,继掌这位多年,昏暗远道,扰乱朝纲,人伦败坏,大祸将要降临,我祖宗的神灵不知寄托何处。皇太后深为皇室基业担忧,及时定下大计。大司马遵循天人意志,协同神明大略,亲自率领王公们,恭敬地承受圣明之命。云雾既已扫除,皇室得以清明,就顾念于朕,继承弘大功业。即使是伊尹安定殷朝,博陆安定汉室,也无法超过。朕以寡薄德行,暂居皇位,实在担心眼光狭隘,不能担负起重任,战战兢兢,不知如何成功。思念和千万百姓更新天下,朕决定大赦天下,百姓大宴五天,文武官员品秩增加二等,赏赐孝顺忠贞的人和老弱病残,没有人养的,每人五斛大米。”己未日,赏赐桓温三万军人,每人一匹布,米一斛。庚申日,加授大司马桓温为丞相,桓温不接受。辛酉日,桓温从白石回来,镇守姑孰。任命冠军将军毛武生都督荆州的沔中、扬州的义城诸军事。十二月戊子,皇帝下诏书,因为京都的物资储备很多,权且停止一年的运送。庚寅日,废黜东海王司马奕为海西公,食邑为四千户。辛卯日,第一次在太庙进献渌酒。
二年春正月辛丑,百济、林邑王各自派使者来进贡地方土特产。二月,苻坚到辽东攻打慕容桓,消灭了幕容桓。三月丁酉,下诏说:“朕处在宰相的位置上经历了三朝,不能够使时世太平,而海西公更新丧失了德行,差一点倾覆了皇室江山,仰赖着祖宗神灵的恩德,皇太后美德顺应天运,辅弼的忠贤百官全力,因而能够在苍天扫尽荡气,在宇宙照耀着朝阳的光辉。于是托残躯在王公之上,思念着依赖贤臣们,用以矫正朕的过失。振本自末,遏制浮华豪奢,使得清渴分开,胜任的和不胜任的有别,官吏没有不好的政事,士人没有非议,如果没有责罚和资历,那么道德礼仪怎么施行?而且,强大的敌人还没有消灭,劳役还没有停息,除非是军事国政战争祭祀这些要务,那些华美的修饰、繁杂的费用都减省掉。隐退于幽谷里的贤才,随俗沉浮的士人,即使坚持天一样高的志节,隐居于幽深的山谷,想要以高尚的道义,以振兴协同的美誉,哪里比得上自满于山水之间,隐遁在深山幽谷,遵循着匹夫的高洁,却忘记了兼济天下的大义呢?古人不习藉前代贤人,朕因而也对今日怀有虚想。内外百官,各自勤勉地务政,使得善事无不传布,恶事无不上报,让诗人没有素餐那样的讽刺,我也得到虚心访求之名。”癸丑日,下诏说:“我继承祖宗的大基业,但是不善于治理国政,害怕不能治理好上天所赋予的事业,振兴祖先的基业,整天担忧,就好像涉过河水一样。全靠辅政大臣们竭尽忠诚,同心合力,内外的大臣们竭尽全力谋划来辅佐,文武百官表现出了不顾自我的节操,希望能长此以往,最终能够普救天下,每当我想到战争还没有停息,国家和人民都疲劳困苦,藩镇有守卫边境的要务,戍守的战士怀有《东山》诗所描述的忧虑,他们有的是在沙场上战斗到老,忠贞劳苦还没有得到奖赏,有的是长久服役,家里却连粮食储备都没有,何尝不是天还没有亮就起床,半夜还顾不上睡觉。我虽然不能够亲自去抚慰和巡视他们,但是我也希望把我的心情传达给他们知道。派遣大使去慰问大司马,并慰问地方长官,到边戍去,宣读诏书,犒劳战士,使他们安心。又按规定赏赐,让他们的全都能知道”乙卯日,下诏说:“在先前的变故之后,各种物品都不充足,官员们平素的俸禄都很菲薄,这是随时而定的做法。但是在朝中减省膳食,俸禄不能代替劳作,这不是通常的制度。现在购物储备日渐非足,可适当增加俸禄。”豫章出现怪兽。夏四月,把海西公调到吴县西柴里。追贬庾后说夫人。六月,派使者去授拜百济王余句为镇东将军,兼领乐狼太守。戊子日,前护军将军庚希领兵谋反,从海陵进入京口,晋陵太守卞眈逃到曲阿。秋七月壬辰,桓温派东海内史周少孙讨庚希,擒获了他,在建康闹市把他杀了。己未日,立会稽王司马昌明为皇太子,皇子司马道子为琅邪王,兼领会稽内史。当天,皇帝在东堂去世,享年五十三岁。安葬在高平陵,庙号太宗。遗诏让桓温辅弼国政,依照诸葛亮、王导故事。
简文帝年轻时有风仪,形貌举止都很好,留心典籍,不把居住环境放在心上,坐席上积满了尘土,他依然高兴。曾经和桓温以及武陵王司马晞同车游览版桥,桓温突然命令擂起鼓,吹号角,车马突然间飞速奔驰,想看看他们二人的表现。司马晞非常惊恐,请求下车,但是简文帝神色镇定,一点儿也不惊慌,恒温因此敬畏他。桓温倚仗他的文武官职,多次立大功,又加上废旧帝立新帝,威震朝廷内外。简文帝虽然处在帝位,但只能拱手沉默、持守常道而已,常常害怕被废黜。先前,灾惑星进入太微,不久海西公就被废黜。到了简文化帝登上帝位时,灾惑星又入太微,简文帝非常憎恶此事。当时中书郎郗超当值,皇帝就把他叫进去,对他说“生命的长短,固然是不加考虑的,所以不应再有前些日子的废立的事情了吧!”郗超说:“大司马桓温正在内部巩固江山,对外筹划非常之事,臣下用全家来担保。”到了郗超请求急速探视父亲,皇帝对他说:“请转达我对令尊的问候,国家的事情,竟然到了这个地步!因为我不能用正道来匡正社稷,羞愧之深,语言怎么能表达得出。”于是咏咏庾阐的诗歌道“志士为朝廷的危急而痛心,忠臣为君主受辱而悲哀”,最后凄然泪下沾湿了衣襟。简文帝虽然风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