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四章(6/10)

立出零陵郡,共十七郡。开辟土地拓宽疆界,又增设十四郡。弘农、临淮、西河、朔方、酒泉、陈留、安定、天水、玄菟、乐狼、广陵、敦煌、武威、张掖。昭帝变故较少,增置一郡。金城。到了平帝元始二年,新设置的郡总括起来有七十一个,与秦朝的四十郡相加,共一百一十一郡。改称雍州为凉州,改称梁州为益州,又设置徐州,恢复旧名称,南方设交址,北方置朔州,共为十三部。凉、益、荆、扬、青、豫、兗、徐、幽、并、冀十一州,交耻、朔方两处刺史州,共十三部。漠光武帝战事平息,初建束汉时,民生凋敝,户口减少,郡县衰败零落,合并减省了八个郡。城阳、淄川、高密、胶东、六安、真定、泅水、广阳。建武十一年,取消州牧,恢复州刺史的官职,十三位州刺史各自掌管一州。漠明帝置一郡,永昌。汉章帝置二郡,任城、吴郡。汉和帝、漠顺帝增置、更改了九个郡。翅童置边韭、卢堡,睦改称进盐为速,改称楚为壹猩、擅速为塞垩、堕进为工邳、王垂为苎达、挝为安平、天水为汉阳。取消朔方刺史,合并于司隶,共十三部,舆西汉不同之处在于,司隶校尉部的郡治在河南,而朔方隶属于并部。郡国有一百零八个。取消酉墨八郡,分置五郡,更改旧名的有七郡,沿用旧名的有九十六郡,比西汉少三郡。汉桓帝、漠灵帝比前代颇有增加,又置六郡。桓帝置高阳、高凉、博壁;灵帝置南安、鄱阳、庐陵。魏武帝称霸一方,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,百姓动荡流离,盟生、盗墨一带荒芜,置立十二个郡,新兴、乐平、西平、新平、略阳、阴平、带方、谯、乐陵、章武、南乡、襄阳。取消上郡、朔方、五原、云中、定襄、渔阳、庐江。文帝设置七郡,朝歌、阳平、弋阳、魏兴、新城、义阳、安丰。魏明帝和少帝增置二郡,明帝增上庸;少帝增平阳。魏据有出郡国五十四个。蜀先主在汉建安年间初次设置九个郡,巴东、巴西、梓潼、江阳、汶山、汉嘉、硃提、宕渠、涪陵。蜀据有曲郡国十一个。吴主大皇帝初次设置五郡,临贺、武昌、珠崖、新安、庐陵南部。少帝、景帝置四郡,少帝置临川、临海、衡阳、湘东。景帝置天门、建安、建平、合浦北部。鱼垒堡也设置了十二郡,始安、始兴、邵陵、安成、新昌、武平、九德、吴兴、东阳、桂林、荥阳、宜都。占据有汉郡国十八个。

晋武帝太康元年,平定了吴国孙氏的势力,增置的郡国共有二十三个,荥阳、上洛、顿丘、临淮、东莞、襄城、汝阴、长广、广宁、昌黎、新野、随郡、阴平、义阳、毗陵、宣城、南康、晋安、宁浦、始平、咯阳、乐平、南平。取消七郡而设置司州,另立梁州、秦州、宁州、平州四州,沿用吴国广州的名称,共十九州,司、冀、兗、豫、荆、徐、扬、青、幽、平、并、雍、凉、秦、梁、益、宁、交、广州。郡国一百七十三个,吴国置立的二十五郡、蜀国新置的十一郡、魏国置立的二十一郡,沿用汉朝旧郡九十三个,设置二十三郡。以此成为文明大国,全部拥有了殷、周的疆土。以致比原始时代更为丰实,比伏羲、神农之业更加显赫,目的是以此来抚养黎民百姓,而不去争夺疆土。那些玉制之环及楛木之矢,异族的皮裘和如风的车驾,南方群鸟惠顾光临,春风和畅律吕和谐,皇帝功昭业盛,无处不至。然而众星的征象附于上天,山岳河川综理着大地,端门掖门之星规划着宽广的地域,崤山、函谷区分出郡国城邑,仰观天象,俯察地理,世间万物归依皇朝。因此洛之洲和咸阳,宛如秦、漠,晋依傍着黄河以西,历代人们都知道尧、禹,在这新的都邑镐京定居。当地的五尺童子都能熟练地吟诵,史官无需把它记入史书。

过去伏牺氏诞生在成纪,作为天子后以陈为都。神农氏原定都于速,后另营造迪皇为都。董童生于画丘,而建都于鲢。初居于窒垩,后迁都到迪皇。题玺初居于塞垩,后将都邑迁徙到产旦。产圭即位,在台建都。忧翅王说:“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;不临深渊,不知地之厚也。”地象宏大,万物依地而生,能够承载昆仑、茎山而不坠落,包容下回海而不漏泄。君王占决疑,乘舆出行驻车览胜,遥望瞬嵫山镑石刻碑,观看眉叠的城墙如同玩赏。时世阻滞,政道衰颓,周平王东迁,诸侯纷争;萱魏当道,三国鼎立。晋世祖武皇帝继承千年之业,接受禅让,先王故土,全部归属晋国,于是得以言说疆域之事。塞童一无防备,中原全盘丢弃,怀帝永嘉年问势力范围南移直至建邺,九分天下仅有其。

往昔大禹观察浑浊的黄河而得到河圆,得以言说海内之事。天上有北斗七星,地有七层地表;天有四隅,地有四条大河东流入海。八方极远之地,称为八极。东南地势渐低,天向西北倾斜。八极宽广,东西有二亿零三万一千三百里,南北有二亿零三万一千三百里。从地到天的距离为八极宽度的一半,从地面到地底也是同样。先前黄帝命令竖亥从束极步测到西极,共五亿零十万九千八百零八步。史臣案,整个天宇共计一百零七万零九百一十三里,直径三十五万六千九百七十里。南北为经,东西为纬。天有十二次,是月运行的轨迹;地有十二辰,是王侯建立州国的区域。有的州国因祖先的出生地而得姓,也有的因功业而命名地域,祁、酉、燕、齐,就在这些地域上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