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太妃,名光姬,沛国谯人也。祖威,兗州刺史。父庄,字仲容,淮南太守、清明亭侯。妃生自华宗,幼而明慧。琅邪武王为世子觐纳焉,生元帝。及恭王薨,元帝嗣立,称王太妃。永嘉元年,薨于江左,葬琅邪国。初有谶云“铜马入海建鄴期,”太妃小字铜环,而元帝中兴于江左焉。
译文
宣穆张皇后 景怀夏侯皇后 景献羊皇后
文明王皇后 武元杨皇后 武悼杨皇后
左贵嫔 胡贵嫔 诸葛夫人
惠贾皇后 惠羊皇后 谢夫人
怀王皇太后 元夏侯太妃
乾与坤早已定位,男人女人已变化成形,夫妇之间的道义有了共同的趋向,高贵低贱的名分也分成不同的等级。如果与帝王相匹配,与帝王的尊严相等齐,就像是玉床星接连着后星,又好比是月光配合太阳。自远古开始,定名为元妃;传到中世之时,便称为王后。四人并列,显耀在帝医的宫中;二位后妃同时产生,着明于有虞的典籍中。夏、商以前,六宫制度,其具体情况无法知道,秦、漠以来,五翟法规,其内容还是可以粗略地讲述的。周代的礼制,天子立一王后、三夫人、九嫔、二十七世妇、八十一御妻,用来掌管天子内宫的事务。所以《婚义》上说:“天子与王后,就像太阳与月亮,阴与阳一样。”从这一点来讲,后妃的由来已经很久远了。所以后妃能成为普天之下人母的仪范,帮助宣行帝王的教化,德性承载万物,像大地一样。宗庙神灵先享其供奉的馐馔,天地苍穹等待其和融通泰。所以圣明的君王制定礼法,特别重视娶亲迎婚的礼仪;诗人著书立说,首先赞颂《葛覃》中的规范。后宫的烛光耀眼,是为了节制宴饮私会;房中娱乐之声轻微,是为了要约束形动举止。从开始就端正其本,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!至于说到迎娶有一定的法规,防备和禁忌有一定的礼制,整肃好仪容而修养德言容功四种德性,体现出闺中的礼仪规范弘扬温柔敦厚的六种教义,妇德之教在宫庭内部推广,贤善之美名在邦国传扬。这样就会龙种入怀,上帝赐给作母亲的吉兆;黄神降下征兆,地神赞颂着其出生地寿丘的功德,最终能使国运长久,子孙后代繁衍昌盛。至于那些依附帝王而有失防范,凭着至尊而为非作孽,在衽席间颠倒尊卑等级,在乎日破坏了行为准则,于是龙吐出的涎水结成了不祥的迹象,使周朝的宗室被迫束迁而有黍苗之怨;飞燕的尾翼招引灾祸,使强盛的汉朝丧失了自己的政权。自从曹魏和刘蜀两国的皇后凭藉容貌而登尊位,甄后和卫后两家,其荣宠也并不是由于他们的功德所致。这些人荒淫放纵骄横不羁,蔑视西郊行祭的礼仪;柔媚缠绵委婉妖娆,作出一副南国女子的奇妙姿态。邪恶的行为从此由外而入,污秽的流习开始在宫闱之内流传。后妃的宫殿中散播着干预朝政的风气,芳洁的殿堂上断绝了歌颂后妃的诗乐。当记载宫闱生活的秘史受到称赞时,后妃的风范越来越微;当皇后的地位受到损害时,妇人懿德贤行的法则就全泯灭。晋代承继其末世,和世道一起盛衰兴替,宣皇帝创立基业,功德恢弘而仁义亏缺;宣穆皇后坚持禀德行善,其功绩相当于十个大臣。待到世祖武帝,开始亲自挑选良家女子,不久他就以纨扇掩面遮羞,亲口向杨皇后提出选美的要求。皇后仅选择那些肤白高大的女子,实际上显明了她的妒忌之心;贾南风形体短小面色青黑,然而被纳为后,最终走上了覆灭被杀的道路。荣宠得失的陈迹,都清楚明白地写在书卷之上,兴衰覆灭的缘由,道义相同整齐划一。所以陈述史实本末,作为后妃传。
宣穆张皇后名春华,河内平皋人。父亲张汪,魏时任粟邑令;母亲河内人,姓山,是司徒山涛的堂姑。皇后年少时即有德行,智慧见识超过常人,生了景帝、文帝、平原王司马干和南阳公主。
宣帝当初拜辞了魏武帝的诏命,藉口患有风痹病,有一次晾晒书籍,忽遇大暴雨,不由自主地自己去收书。家中惟有一个婢女看到此事,皇后担心装病之事泄露出去招致灾祸,便亲手杀死婢女灭口,而亲自下灶烧火做饭。宣帝由此十分看重她。以后柏夫人受到宠幸,皇后难得有机会见到宣帝。宣帝曾生病卧床,皇后前去探望病情。宣帝说:“老东西真讨厌,哪用得着烦劳你出来呢!”张皇后羞惭怨恨拒绝进食,想要自杀,她的几个孩子也不吃饭。宣帝惊恐而陪礼道歉,皇后才停止绝食。皇帝出来后对别人说:“老东西不值得怜惜,忧虑的是苦了我的好儿子们!”
张皇后于魏正始八年去世,享年五十九岁,葬在洛阳高原陵,追赠为广平县君。咸熙元年,追封为宣穆妃。到武帝受禅让称帝后,追尊为皇后.
景怀夏侯皇后名徽,字媛容,沛国谯地人。父亲夏侯尚,是魏征南大将军;母亲曹氏,是魏德阳乡主。
夏侯皇后高雅博识有器度,景帝每要有所作为,她一定预先筹划。魏明帝之世,宣帝居于上将重位,各位公子都有雄才大略。皇后知道景帝绝不是魏的忠臣,而皇后却是魏的外甥女,景帝对她非常疑忌。青龙二年,饮毒药而死,当时仅二十四岁,葬于峻平陵。武帝登基之后,开始没有追封她,弘训太后常常说起此事,泰始二年才开始封号加谧。皇后没有儿子,生了五个女儿。
景献羊皇后名徽瑜,泰山南城人。父亲羊个,是上盏太守;母亲是速鱼基姓人,是选伐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