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三章(6/10)

他的善言吗!”王祥有五个儿子:王肇、王夏、王馥、王烈、王芬。

王肇是庶子,王夏死得早,王馥继承了爵位。咸宁初年,因王祥家很贫困,赐绢三百匹,任王馥为上洛太守,死后谧号孝。他儿子王根继承爵位,任散骑郎。王肇宫至始平太守。王肇的儿子王俊,任太子舍人,封为永世侯。王俊的儿子王遐,任郁林太守。王烈、王芬都在年少时就出了名,被王祥喜爱。两个儿子又是同时去世。快死时,王烈想归葬故乡,王芬想留葬在京城。王祥流着泪说:“不忘故乡,这是仁;不留恋本土,这是旷达。仁与达,我逭两个儿子具备了。”

王览字玄通。母亲朱氏,对待王祥不慈仁。王览几岁时,见王祥被枝条抽打,就哭泣着抱住王祥。成为大儿童,经常劝谏他母亲,他母亲稍稍收敛凶虐。朱氏屡次无理驱使王祥,王览就与王祥一起去。又虐待指使王祥的妻子,王览的妻子也一起去做。朱氏有了顾虑,遣才罢休。王祥死了父亲后,逐渐有了声誉。朱氏深深忌恨,密用毒酒毒杀王祥。王览知道了此事,自己起来拿酒。王祥怀疑酒有毒,争抢不给他。朱氏赶快夺过酒倒掉。这以后朱氏给王样食物,王览总先尝。朱氏怕王览先被毒死,于是罢休。

王览在孝顺友善恭敬方面,名声低于王祥。等到王祥任官,王览也应本郡的征召,逐渐升迁任司徒西曹掾、清河太守。立五等爵位后,被封为即丘子,食邑六百户。泰始末年,任弘训少府。在省中任职,转任太中大夫,俸禄赏赐与卿相同。咸宁初年,下韶书说:“王览自幼有好品行,做事仁义,贞洁的操行年长后更稳固。任命王览为宗正卿。”不久,以疾病为由上书请求辞官。下韶书准许,以太中大夫的身份回去养老,赐钱二十万,床帐席褥,派遣宫中的医生给他治病送药。之后转为光禄大夫,门前设置阻拦人马通行的木架。

咸宁四年去世,时年七十三岁,谧号贞。有六个儿子:王裁、王基、王会、王正、王彦、王琛。

王裁字士初,任抚军长史。王基字士先,任治书御史。王会字士和,任侍御史。王正字士则,任尚书郎。王彦字士治,任中护军。王琛字士玮,任国子祭酒。

当初,吕虔有一把佩刀,工匠看了,认为一定是位在三公的人,可以佩此刀。吕虔对王祥说:“假如不是如此,这刀或许是祸害。你有公辅的气量,因此把刀给你。”王祥坚决推辞,吕虔坚持他才接受。王祥临死,把刀交给王览,说:“你的后人必定兴旺,足以与此刀相称。”王览的后人一代一代贤才很多,在江左兴旺。王裁的儿子王导,本书另有传。

郑冲字文和,荣阳开封人。出身贫寒低下,超越常人树立节操,清恬寡欲,酷爱玩味经史,对儒学及百家之言有广博的研究。有姿貌声望,举动必定遵循礼仪,真率自守,不求乡人的美誉,因此州郡很久没有发现他的才能。

魏文帝为太子时,搜求提拔微贱的人才,任命郑冲为文学,多次升迁为尚书郎,又出京补任陈留太守。郑冲以儒雅为美德,在职位上没有有才干有气度的声誉,吃饱穿暖即可,不营求资产,世上以此看重他。大将军曹爽引荐他任从事中郎,转任散骑常侍、光禄勋。嘉平三年,任司空。高贵乡公讲习《尚书》时,郑冲拿着经书亲自讲授,与侍中郑小同一起被赏赐。不久转任司徒。常道乡公即位,授他为太保,位在三司之上,封为寿光侯。郑冲虽然官级同宰相,但他不干预世事。当时文帝辅政,平定蜀国以后,命令贾充、羊祜等人分别制定礼仪、法律条令,都先向郑冲询问,然后再施行。

魏帝宣告禅让时,派郑冲捧策书。武帝登上皇位,任他为太傅,爵位进升为公。不久,司隶李意、中丞侯史光上奏书说郑冲、何曾、荀颢等人各自因为疾病,都应该免去官职。皇帝不准许。郑冲于是不再处理政事,上表请求辞官。下诏美言劝阻,又派人申明晓谕。郑冲坚决推辞,交上貂蝉印绶,诏书又不准许。泰始六年,下韶书说:“过去汉高祖凭藉知人善任,因而能平定天下,追述功勋,把美名归于三俊。于是与功臣将符节分拿立下誓言,收藏在宗庙中,副本留在有关部门,以此昭明美德任用勋劳,从而保护辅翼王室。过去我的祖辈,遇上了世道艰难,招揽任用英俊人才,与他们同心协力,于是成就了世事,得以奠定国家大业。太傅寿光公郑冲、太保朗陵公何曾、太尉临淮公荀颢各自崇尚德行仁义,明智公允忠诚,辅佐先皇,光大帝业。前司空博陵元公王沈、卫将军钜平侯羊祜才能兼及文武,忠诚恭敬正直,朕很赏识他们。《尚书》不是说过吗:‘上天的秩次是有礼的,以五等服色区别尊卑!’为寿光、朗陵、临淮、博陵、钜平国设置郎中令,给夫人、世子印绶,受原官职俸禄的三分之一,一切如同郡国公侯。”

九年,郑冲又上表直言辞官。下诏书说:“太傅蕴含美德,品行高洁,超凡脱俗,真是举世无双。从政于王事,六十余年,对公忠诚,不考虑私利。根据大家的推举,曾经登上三公之位。现在仍然担负着保傅的重位,殷勤于论道的重任,辅佐一代又一代,完成了上天交付的职责,进献计谋,成就伟业,可以说是朝中的杰出老臣,是大家都敬仰的人。朕对于政道昏昧,很多事情尚未办好,汲取仰仗老臣的训诫,开导启迪朕,希望依赖臣下的美德,大事可定。而公屡次以年高病重为由,辞官告退。若依从了公的志愿,那么我向谁去询问计策呢?就像徒步过河,不知从何处下水。因此我不准许,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。然而辞官愿望越来越坚决,恳切的心意难于违背,看着他的美意,使我怅然若失。建成了功业而不享受,这是品德高尚人的表现,成全别人的好事,是君子所要做的。难道一定要顺从朕凭藉依赖的心愿,而违背了才德之人辞官的要求吗?如今听从他的意愿,以寿光公身份回宅第,地位如同太保太傅,在三司之上。公应当保养精神,保护阴阳调和,以享天年。赐给几案手杖,不必上朝。古代的圣明君王,钦佩恭敬国中老臣,效法他们的行动,征求他们的意见,以弥补缺漏。如果朝中有大事,都去向他们询问。再赐安车四匹马,宅院一座,钱一百万,绢五百匹,床帷席褥,设置舍人六名,骑兵二十人。任命长子郑徽为散骑常侍,使他常有闲暇给郑冲请安。俸禄赏赐供给,策命仪式制度,都按照旧有的典章而更周全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