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七章(10/10)

党,把主墨交给他父亲堡之,让他自行管教。后来与休之一同因积怨而起兵,被刘裕打败而死,封国被取消。

恢之字季明,历任骠骑司马、丹杨尹。尚之被桓玄所害,把恢之等人迁徙到广州,而在半路上杀害了他。安帝重新掌权,追赠他为抚军将军。

休之字季预。少任清要之职,因为平王恭、庾楷的功劳,官拜龙骧将军、襄城太守,镇守历盟。桓玄攻打历阳,体之环城固守。等到尚主战败,体之用五百人出城奋力交战,没能取胜,于是回城,带着子侄们投奔慕容超。听说义军兴起,又回到京师。大将军武陵王下令说:“前龙骧将军体之,有才干正直精审,功业已成。历盐之战,事情在于机智迅捷。等到势穷力竭,舍身出奔,还纠集正义的人们,踏上崎岖险阻。既然要符合亲近贤人的举措,就应该交给他治理陕土的重任。可以让他监荆益梁宁秦雍六州军事、兼任护南蛮校尉、荆州刺史、假节。”到任所没多久,桓振又攻袭江陵,休之打了败仗,出奔到襄阳。宁朔将军张畅之、高平相刘怀肃从沔攻打桓振,打跑了他。休之回到任所,御史中丞王桢之奏报休之失守,免去官职。朝廷以豫州刺史魏咏之代替他,征召休之回京师,官拜后将军、会稽内史。御史中丞阮歆之奏报休之与尚书虞啸父违犯禁令嬉闸游戏,降封号为征虏将军,不久又恢复为后将军。

等到卢循叛逆,加任督浙江束五郡军事,因为公事获罪被免职。刘毅被诛,又以休之都督荆雍梁秦宁益六州军事、平西将军、荆州刺史、假节。因为儿子文思作乱,上疏谢罪说:“文思不能行善,自己留下罪戾,忧虑恐惧震惊惶惑,惋惜惭愧交集。我治家无方,威严教训没有振兴,致使子侄违法,辜负圣明的朝廷。我恐惧羞愧交加,哪有脸面就这样过下去,请求解除我的职务,带罪回朝。”皇上不许。

后来因为文思的事怨恨,于是勾结雍州刺史鲁宗之,打算一同诛杀执政的人。当时休之的次子文宝及哥哥的儿子文祖都在都城,收捕交给廷尉赐死。刘裕亲自征讨休之,派密使给休之治中韩延之书信说:“文思的事情,远近皆知。去年秋天派遣康之送还司马君的事,推究起来是极公正的。而休之全无愧心,很久不向朝廷上表奏疏,这是天地所不容的。我受命西征,仅针对他父子而已。那边的侨居者与本地人,被休之驱赶逼迫,一概不问。往年郗僧施、谢劭、任集之等人多年勾结,专门为刘毅出谋划策,所以有那种结局。如今你们这些人受一时的逼迫,本来是毫无罪责的。我敞开心扉期待众人,自有原因,如今我们相距不远,是诸位贤人救助自身的子。如果大军相临,兵刃相交,好人坏人混在一起,或许难于区分。因而说明这个意思,你也可以向志趣相同的人出示。”

延之回信说:“听说您亲率兵马,远征西域,整个境内的士人百姓,没有不恐惧的。为什么呢?原因是不知道出兵的名义。委屈您来信,开始把原因归于谯王以前的事,更增加了我的叹息。司马平西治国忠贞,待人诚恳。因为您有匡正恢复国家的功勋,家国依赖,推崇美德奉上诚心,每事咨询仰望。谯王过去因为小事被弹劾,他还主动逊位,何况要是因为大错的责任,而会沉默吗!衹是康之以前说的话,有没说到的地方,因而重新派胡道,申述自己的想法。胡道还没回来,休之已经上表奏请废了文思,这是说话没说透的人的命啊。相互推心置腹,就该这样,有什么办不到的,就一定要动兵戈呢?自从举起义旗以来,地方长官谁敢不先互相咨询商议,就直接给天子上表,可以说是欲加之罪,何患无词!刘裕足下,海内的人谁不知道您的心思。而又想欺骗国中的士人,‘天地所不容’,在别处不在这裹。来信说‘敞开心扉期待众人,自有原因,;如今讨伐别人的君,用利害关系引诱人,真可以说是‘敞开心扉期待众人,自有原因’啊!刘藩死在阎阖之门,诸葛死在左右人的手中。用甜言蜜语欺骗地方官,用轻便部队袭击他们,于是使席位上没有了诚恳的人士,城门外没有了自信的诸侯。把这当作得计,实在是可耻啊。我确实浅陋,然而曾在君子那裹听说过道。凭着平西的完美德行,难道会没有为他献身的臣吗!假如天下长久丧乱,九条河流浑浊,我该和臧洪在地下交往。”刘裕得到书信叹息,把信给左右人看,说:“为人做事应当像这样!” 宗之听说刘裕出兵荆州,从襄阳到休之那裹共同驻守江陵。派文思及宗之的儿子司马轨率兵抵御刘裕,在江津交战。休之大败,于是和宗之一起投奔姚兴。刘裕平定姚泓,休之将投奔到魏,还没到,死在路上。

允之字季度,过继给叔父司马情,承袭了广晋伯的爵位,历任辅国将军、吴国宣城谯梁内史。王恭、庾楷、桓玄等人在国内征伐时,会稽王命令允之兄弟抵御楷,被打败。五垦初年,和兄长一同被迁徙到卢州,在道上被害。义军兴起,追赠为太常卿。堂弟尘之让儿子文惠继承爵位。宋接受禅让后,封国被取消。

韩延之字显宗,南阳赭阳人,是魏司徒韩暨的后人。年少时以名分义气著称。安帝时任建威将军、荆州治中,转任平西府录事参军。因为刘裕的父亲名翘字显宗,延之于是取字显宗,为儿子取名为翘,以此表示不向刘氏臣服。和休之一起投奔姚兴。刘裕入关,又投奔到魏。

司马情字敬王,起初被封为广晋伯。死得早,没儿子,兄长司马恬让儿子允之继嗣。

高阳王司马睦字子友,是谯王司马逊的弟弟。在魏为安平亭侯,历任侍御史。武帝接受禅让,封他为中山王,封邑五千二百户。司马睦自己上表请求依照六蓼祭祀皋陶,郜杞祭祀相建立宗庙。事情交给太常,按照礼典评议。博士祭酒刘患等人议:“《礼记.王制》,诸侯设五庙,二昭二穆,加上太祖庙共五个。据此立始祖的庙,指的是嫡传系统的继承,一个人可以立。假如旁支兄弟都是诸侯,最初被封的国君不能立庙。如今司马睦不是正统,如果立祖庙,中山不能并列。后世的中山王才能为司马睦立庙,作为后世子孙的始祖。”诏书说:“礼制条文不明,这是关系到制度的大事,应该详细审定,可交付礼官广泛议论,再处理此事。”

咸宁三年,司马睦派人招募迁徙国内八县接受逃亡、私自占有及改变姓名、诈冒免除徭役的七百多产,冀州刺史杜友奏报司马睦招纳引诱逃亡的人,不适宜做一国之君。有关官吏上奏,说事情发生在大赦前,应原谅。诏书说:“中山王所做的事怎么到了这个地步,读奏章让人很茫然。广泛地任用亲戚,将靠他们对上辅助王室,对下施恩惠于百姓。难道仅仅为了荣耀崇大自身,而使百姓违背法律吗!逭件事应该深入议论得失,这正是区分好壤的地方。如果不宜做一国之君,为什么用在赦令前后来论断呢?贬司马睦为县侯。”于是封为丹水县侯。

等到吴国被平定,太康初年下诏恢复爵位。有关官吏奏请封他为江阳王,皇帝说:“司马睦退身平静地思考过失,重新修养自己的品德,如今有了爵位土地,不仅仅是因为赦免。江阳地方险要遥远,把高阳郡封给他。”于是封为高阳王。元康元年,任宗正。死在官位上,长子司马蔚死得早,孙子司马毅继承王位。官拜散骑侍郎,永嘉年间死于石勒。隆安元年,韶书让谯敬王司马恬次子恢之的儿子文深做司马毅的继承人。在王位五年,去世,没儿子,又以高密王司马纯的儿子法莲继嗣。宋接受禅让,封国被取消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