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同发动义兵,司马伦收捕司马蕤及弟弟北海王司马富交给廷尉,判杀头。司马俭的太子中庶子担铀上疏劝谏说:“罪不涉及别人,恶仅限于他自身,这是先代哲人的弘大谋略,百世帝王通行的制度。因此鲧被杀而死,禹继嗣兴盛;笪赵被诛杀,基赵被流放,而砸蛮没有责任。开明宽恕的道止息,猜忌嫌疑的心思通行,于是用人质来控制他人,设立连坐法来发现奸邪。这些方法的来源,大概是三代的有害的法律。司马蕤、司马寔,是献王的儿子,有明德者的后代,应受到特别的宽宥,来成全和睦亲人的典章。”适逢孙秀死,司马蕤等人全得以免难。司马蕤率领兵众迎之,司马蕤在路旁迎接他。司马冏不立即见他,要等交付兵符前军安顿。司马蕤怨恨说:“我受你牵连差一点丧命,怎么没有亲友之情!”
等到司马冏辅佐朝政,下诏任命司马蕤为散骑常侍,加任大将军,兼后军、侍中、特进,增加封邑补足两万户。司马蕤又向司马同请求开设府署,司屋旦说:“亘堕的儿子呈王、辽童工还没有开设府署,应该等以后再说。”司马蕤因此更加怨恨,秘密上表说司马同专权,舆左卫将军工舆谋划一同废了旦区旦。事情败露,被免为庶民。不久下韶说:“大司马见识广判断明,谋略高速,率领同盟,安定恢复国家。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,旦公、丑公的贤明也不足以和他的功勋相比,因而授他上宰职位。束莱王司马蕤暗中忌妒,包藏祸心,与王舆密谋,想诬告陷害。收捕王舆那天,司屋茎和下人同车,身穿便服为王舆奔走,一宿才回家。奸诈凶险显而易见,迷惑内外。此外司马蕤先前上表弹劾司马冈所用的言辞深重,就是管蔡背离道义,牙庆搞乱宗族,也超不过司马蕤的措辞。《春秋》的典章,大义灭亲,把司马蕤迁徙到上庸。”后来封司马蕤为微阳侯。永宁初年,上庸内史陈钟禀承司马同的旨意杀害了司马蕤。司马同死后,下诏书诛杀陈钟,恢复司马蕤的封地,按王礼改葬。
司马赞字景期,过继给广汉殇王广德后人。六岁时死,当时是太康元年,谧号是冲王。
司马寔字景深,起初是长乐亭侯。司马攸因为司马赞死了,又让司马塞过继给广漠殇王作后人,改封为北海王。永宁初年任平束将军、假节,加任散骑常侍,代替齐王司马间镇守许昌。不久进位为安南将军、都督豫州军事,增加封邑补足两万户。没出发,留任侍中、上军将军,授他千名士兵百匹战马。
城阳哀王司马兆字千秋,十岁时夭折。武帝登上皇位,下韶书曰:“我死去的弟弟千秋少年聪慧,有早熟的气质。不幸早早故去,先帝先后特别哀伤。先后想延续他的后人,而最终没如意,每当追思遣愿,情怀感伤。立皇子景度为千秋的后人,虽然不符典章礼制,也是近世所通行的,况且是为了遵循先后的本意。”于是追加司马兆的封谧。景度在泰始六年去世,又以第五个儿子司马宪继嗣哀王。去世,又以第六个儿子司马祗为东海王,作哀王的后人。去世,咸宁初年又封第十三个儿子司马遐为清河王,作司马兆的后人。
辽东悼惠王定国,三岁时死去。咸宁初年追加封谧,齐王司马攸让长子司马蕤继嗣。司马蕤去世,儿子司马遵继嗣。
广汉殇王广德,两岁时死去。咸宁初年追加封谧,齐王司马攸让第五个儿子司马赞继承封爵。死,改让第二子直继嗣。
乐安平王司马鉴字大明,起初封为临泗亭侯。武帝登上皇位,封他为乐安王。皇帝为司马鉴及燕王司马机认真挑选师长朋友,下诏书说:“乐安王司马鉴、燕王司马机都已长大,应该有辅导他们的师长朋友,选取精通经典儒学,有好品行节约俭朴的人,使他们足以敬畏。过去韩起和田苏交往从而好行善,应当一定得到称职的人。”
泰始年间,官拜越骑校尉。咸宁初年,用齐国的梁邹扩充封地,于是赴封国,穿戴侍中的服饰。元康初年,征召他任散骑常侍、上军大将军,兼射声校尉。不久迁任使持节、都督豫州军事、安南将军,代替清河王司马遐镇守许昌,因病没有成行。七年去世,儿子殇王司马籍继位。去世,没有儿子,齐王司马间让儿子司马冰作司马鉴的后代。用济阴一万一千二百一十九户改为广阳国,立司马冰做广阳王。司马间失败,广阳王被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