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九章(10/10)

任命他为尚书令,上表辞让不就职。西都失守,荀组派遣使节在全国传送檄文劝元帝即帝位。皇帝想任命荀组为司徒,以此事问太常贺循。贺循说:“荀组名重忠诚,功绩显著,升任他教诲五常,实在是众望所归。”于是任荀组为司徒。

荀组被石勒逼迫,不能自立。太兴初年,从许昌率领他的部属几百人渡江,给他千名兵士百匹战马,荀组先前所率领的人仍全部由他统辖。不久,诏令荀组与西阳王司马莱同为绿尚书事,各加佩剑仪仗六十人。永昌初年,升太尉,领太子太保。未就职,去世,时年六十五岁。谧号元。儿子荀奕继嗣。

荀奕字玄欣。年轻时官拜太子舍人、驸马都尉,在东宫侍讲。出任镇束参军,行扬武将军、新汲令。愍帝为皇太子,召他为中舍人,不久任散骑侍郎,都不就任。跟随父亲渡江。元帝登上皇位,拜为中庶子,升任给事黄门郎。因父亲丧事离任,服丧完毕,补任散骑常侍、侍中。

当时将要修缮宫城,尚书向陈留王下发符节,让他出修城的劳役,荀奕驳议说:“从前虞相让其位,《尚书》称颂以德相让的美德;《诗经》中的《有客》,记载在《雅》、《颂》中。如今陈留王地位在三公之上,位次比太子高,因而答表叫作书,赏赐物品称为与。这是古今都崇尚的,是治国的大义。我认为应除去劳役。”当时尚书张阖、仆射孔愉反驳荀奕,认为:“从前宋不为周筑城,被《春秋》讥讽。免除劳役不符体制,可以减少役夫数目。”苟奕又反驳,认为:“《春秋》之末,文王、武王的道义将要败坏,又有子朝的作乱,当时诸侯混战,没人肯遵循职守。宋对于周来说,实际有列国之权。况且宋追随了勤王的晋并奉晋为盟主,作为客而推辞劳役,指责它是可以的。如今的陈留王,没有列国的权势,让他派劳役,有什么好处呢?我认为应该免除,这样对于国家职权是完美的。”韶书依从了他。

当时又共同议论元旦朝会那天皇帝是否应当礼敬司徒王导。博士郭熙、杜援等人认为礼仪中没有君拜臣的记载,说应当免除行礼。侍中冯怀议论说:“天子制定礼仪,没有比建学礼仪更盛大的了。在那一天,还要拜三老,何况是先帝的师傅。我认为应当极尽恭敬。”事情交到门下省,荀奕议论说:“元旦的朝会,应该明确君臣的礼节,因而不该以君敬臣。如果是其他日子的朝会,自然可以尽礼。此外帝王给公手诏时说‘顿首言’,中书之诏书则说‘敬问’,散骑册命时则说‘制命,。如今诏书行文尚且有区别,何况大朝会与小朝会,按理怎么能相同呢?”下韶依从了他。

咸和七年死,追赠太仆,谧号定。

冯鱿字少胄,安平人。祖父冯浮,是魏司隶校尉。父亲冯员,是汲郡太守。冯鱿少年时广读经书史籍,聪明善辩。历任魏郡太守,转步兵校尉,调任越骑。受到武帝重用,不久升任左卫将军。能顺承取悦皇上,宠爱有加,贾充、荀勖都和他亲善。贾充的女儿作皇太妃,冯鱿在这件事上出了力。贾妃将要被废时,冯鱿、荀勖竭力救助,因而没有被废。伐吴之战,冯鱿兼汝南太守,带郡兵跟随王浚进入秣陵。升任御史中丞,转任侍中。

皇帝重病而康复后,冯鱿与荀勖见朝廷内外的愿望,都寄托在齐王司马攸身上.司马攸一向看不起荀勖。荀勖因为太子愚蠢,恐怕司马攸会继位,对自己有害,于是叫冯鱿对皇帝说:“陛下前些时疾病要是未康复,太子恐怕被废了。查王是百姓归心,公卿仰望的人,即便他品德高想推让,能免得了吗!应打发他回封国,以安定国家。”皇帝采纳了他的话。等到司马攸去世,朝廷内外悲伤怨恨。起初,皇上的兄弟之情很深厚,采纳了冯鱿、苟勖的邪说后,开始为自己死后的事担心,以便稳固皇储的地位。听到司马攸的死讯后,哀恸特别深。冯鱿站在旁边,便说:“齐王名过其实,如今死去,这是大晋之福。陛下何必过分哀伤!”皇帝不再哭泣。

起初谋划伐吴,冯鱿和买充、荀勖共同竭力劝谏说不行。吴被平定,冯鱿心怀惭愧恐惧,恨张华如同仇人。张华出京镇守后,威望显著,朝廷的议论认为应当任他为尚书令。冯鱿从容侍奉皇帝,议论晋、魏的历史,趁势劝皇帝,说不能把重任交给张华,皇帝没有说话而不再任命。事情详细记载在本书《张华传》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