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十章(9/10)

,贾模经常尽力为她陈说祸福,买后不能听从,反而说买模诋毁自己。于是委托信任的心情日见淡薄,而说坏话挑拨的人就有机可乘。买蝗不得志,忧愤成疾。死,追赠车骑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谧号是盛。儿子亘游字童膻继嗣,历任太子侍讲、员外散骑侍郎。

郭彰字叔武,太原人,是买后的堂舅。与买充一向相互亲善,买充的妻子对待郭彰如同一母所生。历任散骑常侍、尚书、卫将军,被封为冠军县侯。等到买后专权,郭彰参预权势,人心归附,宾客盈门。世人称为“贾郭”,说的是贾谧及郭彰。死,谧号是烈。

杨骏字文长,是弘农华阴人。年轻时以王官身份任高陆令、骁骑、镇军二府司马。后来以皇后之父的身份破格承担重职,从镇军将军迁升为车骑将军,被封为临晋侯。有见识的人议论说:“封建诸侯,是为了作王室的屏障。后妃,是负责准备祭品,弘扬宫内教化的。皇后的父亲一开始就被封为临晋侯,这是动乱的兆头。”尚书褚碧、郭奕都上表说杨骏气量小,不能担负国家重任。武帝不听。皇帝自从太康以后,天下安定,不再留心国事,衹是沉湎于酒色,开始宠幸皇后的亲属,请托说情公开行事。而杨骏及杨珧、杨济权势压倒天下,当时的人有“三杨”的说法。

等到皇帝病重,没有遣命之托,辅佐天命的功臣,都已经死了,朝廷大臣惶恐疑惑,不知如何才好。而杨骏完全排斥开众公卿,自己守在皇帝左右,趁机就改换公卿,树立自己的心腹。正赶上皇帝病稍好转,见到所用的人不合适,于是严肃地对杨骏说:“怎能遣么随便呢!”于是诏令中书,让汝南王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佐王室。杨骏恐怕失去权势宠幸,从中书那裹借诏书看,得到后就藏匿了起来。中书监华废害怕,亲自去索取韶书,杨骏始终不肯给他。两夜之间,皇上病情加重,皇后于是奏请让杨骏辅政,皇帝点头答应了。于是叫来中书监华虏、中书令何劭,宣称皇帝旨意让他们作遣诏,说:“过去伊尹、姜望辅佐朝政,功勋永垂不朽;周勃、霍光受命,名声在以往的朝代最大。侍中、车骑将军、行太子太保,兼前将军杨骏,有美德才能,判断识别力清晰深远,辅翼束宫,忠诚恭敬之心显著,应该把他的职位端正为三公,拟同宰相。任命杨骏为太尉、太子太傅、假节、都督中外诸军事,侍中、录尚书、兼前将军的职位依旧。设置参军六人、步兵三千人、骑兵千人,搬到前卫将军杨珧原来的府第。如果住在殿中应有侍卫,派左右卫三部司马各二十人、殿中都尉司马十人给杨骏,让他们可以持兵仗出入。”诏书写成,皇后当着华广、何劭把诏书呈交皇帝,皇帝亲自看了没有说话。这之后两天皇帝去世,杨骏于是身负皇帝重托,居于太极殿。皇帝的灵柩将要出殡,六宫出门辞行,而杨骏不下宫殿,用武士百人自卫。不恭敬的迹象,从这时开始了。

惠帝即位,进升杨骏为太傅、大都督、假黄铁,总领朝政,百官归他一人管。担心左右离间自己,于是让他外甥段广、张劭担任近侍的职务。凡有韶书命令,皇帝看完,入呈太后,然后才发出。杨骏知道贾后性情难于控制,很是惧怕她。又广泛培植亲信党羽,都率领禁兵。于是宗室抱怨,天下愤愤不平。杨骏的弟弟杨珧、杨济都有出众的才能,多次劝他不要再如此,杨骏不能采纳,因而把他们废置在家而不用。杨骏不明古义,行动违反旧典章。武帝死还没过一年就改元,议论的人都认为违背了《春秋》过一年再记载即位的古义。朝廷对先前的失误感到痛惜,让史官遮掩此事,因而第二年正月又改了年号。

杨骏自知平素没有好名声,怕不能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,于是依照魏明帝即位时的先例,大行封官赏赐,想以此取悦众人。从政严厉琐碎,刚愎自用,不能和洽众心。冯翊太守孙楚平素舆杨骏深交,劝他说:“公以外戚身份,位居伊尹、霍光那样的要位,把握大权,辅佐弱主,应当认真想想古人极端恭敬极端诚信谦顺的道义。在周朝则是周公、召公做宰相,在汉朝则靠朱虚、东牟,没有外姓专权而最终能成功的。如今宗室亲近权重,藩王正强大,而您不和他们共同参预国事,内怀猜测妒忌,外树亲信私党,用不了多久祸患就到了。”杨骏不能听从。弘训少府蒯钦,是杨骏姑母的儿子,两人年少时就亲昵,正直信实不遮掩,屡次以严正的话冒犯杨骏,杨珧、杨济都为他寒心。蒯钦说:“杨文长虽然昏庸,还知道人没罪不能乱杀,他必定疏远我。我能被疏远排斥在外,可以不和他一同死。不这样,宗族倾覆,还能有多久呢!”

殿中中郎孟观、李肇,平素不被杨骏以礼相待,暗中编造杨骏要图谋国家大权。贾后想要干预政务,而因为怕杨骏没能如愿,又不愿以妇道事奉皇太后。黄门董猛,从皇帝做太子时就任寺人监,在束宫侍奉买后。买后暗中与董猛互通消息,谋划废置太后。董猛于是与李肇、孟观相互勾结依赖。贾后又命令李肇通报大司马、汝南王司马亮,让他纠集军队讨伐杨骏。司马亮说:“杨骏凶狠残暴,死亡就在眼前,不足以忧虑。”奎肇通报楚王司马璋,司马璋答应了他,于是请求入朝。杨骏一向怕司马璋,先前就想召他回朝,以防他制造变故,于是就听任他入朝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