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十三章(10/10)

郭舒,郭舒不去,杜曾怨恨他。到逭时,王澄又转任郭舒为顺阳太守,杜曾秘密派兵袭击郭舒,郭舒逃跑免于灾难。

王敦召他任参军,转任从事中郎。襄阳都督周访死,王敦派郭舒监襄阳军。甘卓到,才离开,朝廷征召郭舒为右丞,王敦留住他不让走。王敦谋反,郭舒劝谏不听,派郭舒守武昌。荆州别驾宗澹忌妒郭舒的才能,多次在王虞面前说郭舒的坏话。王虞怀疑郭舒与甘卓同谋,秘密告诉王敦,王敦不信。高官督护缪坦曾请求武昌城西的土地设营,太守乐凯对王敦说:“百姓买这块地很久了,种菜养活自己,不宜夺走。”王敦大怒说:“我王处仲不来江湖,会有武昌吗,而人们说造就是我的土地!”乐凯恐惧,不敢说话。郭舒说:“请你听我一句话。”王敦说:“平子因你病狂,所以掐你的鼻子烫你的眉头,你旧病复发了吧!”郭舒说:“古代的狂就是耿直,周昌、汲黯、朱云其实不狂。从前尧立下诽谤之木,舜设置敢谏之鼓,这样以后事情就没有偏差了。你的行为超过了尧舜吗?怎能阻止我,不让我说话,为什么与古人差那么远!”王敦说:“你想说什么?”说:“可以说是小人,扰乱视听,夺走别人家土地,以强欺弱。晏子说:君说可以,臣说不行,然后可行。因而我不敢不说。”王墓于是派人归还土地,人们都称赞他。王敦器重郭舒光明正大,赏赐变得丰厚,数次去郭舒的家。上表任用他为梁州刺史。病死。

乐广字彦辅,南阳清阳人。父亲乐方,参塑征西将军夏±圭玄军事。乐广当时八岁,夏候玄曾在路上见到乐广,于是叫过来跟他说话,回来后对乐方说:“见到乐广神情爽朗通脱,将成为名士。你家虽然贫寒,可以让他专心求学,必定能振兴你家。”乐方死得早,乐广丧父贫困,侨居在山阳,清苦勤学,没有人知道他。性情淡泊,有远见,少欲望,与世无争。尤其善于清谈,常用简单的话说明道理,让人心服,他所不了解的事,则保持沉默。

裴楷曾请乐广一起清谈,从晚上到天明,互相钦佩谦让,感叹说:“我不如他。”王戎任荆州刺史,听说乐广被夏侯玄赞赏,就推举他为秀才。裴楷又把乐广推荐给买充,于是征用为太尉掾,转任太子舍人。尚书令卫璀,是朝中元老,与魏正始年间一些名士清谈,见到乐广而称奇,说:“自从以往的贤人们去世,常担心精深的言论将灭绝,而今天又从你那裹听到了这样的言论。”命自己的儿子登门求教,说:“他的明鉴爽朗,见到他会心明眼亮,就像拨开云雾而看到青天。”王衍自己说:“我跟别人说话很简约,等我见到乐广,就发觉自己的话太多。”乐广就是这样被有识之士赞美。

出朝补任元城令,升任中书侍郎,转任太子中庶子,逐渐升为侍中、河南尹。乐广善于清谈而不善于写作,将辞去河南尹,请潘岳作表。潘岳说:“应告诉我你的意思。”乐广说了二百句话,述说自己的心志。潘岳于是根据先后,写出了名篇。当时的人都说:“如果乐广不藉助潘岳的笔,潘岳不取乐广的意思,成就不了遣件美事。”

曾经有客人,久别不曾来,乐广问其中原因,回答说:“以前在座时,承蒙赐酒,正要喝。看到杯中有蛇,很厌恶,喝酒后就病了。”那时河南府厅事墙壁上有角,漆画如蛇,乐广想杯中的蛇是角的影子。又在以前的地方摆酒,对客人说:“酒中还有你看见过的东西吗?”回答说:“和以前看到的一样。”乐广于是告诉客人原因,客人一下子明白了,老毛病顿时就好了。

卫阶未成年时,曾间乐广什么是梦,乐广说是想。卫阶说:“精神脱离形体而作梦,难道是想吗!”乐广说:“此是因。”卫玢想了一个月仍不明白,于是得了病。乐广听说病因,驾车去为卫阶剖析,卫阶的病就好了。兽瞳赞叹说:“这位贤人胸中必定没有难于医治的病!”

乐广在所从政的地方,没有得到功劳赞誉,然而每次离去后,留下的爱心被人们怀念。凡是评论别人,必定先称赞别人的长处,短处不说也就清楚了。人有过失,先尽量宽恕,然后善恶就自己明了。乐广舆王衍都把心思放在世事之外,在当时名气重大。因此天下人谈论风流人物,认为应以王衙、乐广为首。

年少时与弘农杨准友善。杨准的两个儿子叫杨乔和杨髦,在世上都知名。杨准让儿子先去拜访裴愿,裴顿性格宽厚方正,爱杨乔有风度。对杨准说:“杨乔将赶上你,杨髦稍差。”又让他们拜访乐广,乐广性格清淳,爱杨鬃有神韵。对杨准说:“杨乔可以赶上你,然而杨髦也会清静超脱。”杨准笑着说:“我两个儿子的优劣,正是裴、乐的优劣。”评论的人认为杨乔虽然有超人的风范,但神韵不足,乐广是为论说精当。

那时王澄、胡毋辅之等人,也都把放任当作通达,有的甚至裸体。乐广听后笑着说:“名教之内自有让人欢乐的地方,何必如此!”他爱惜人才,举动符合礼法,都是像这一类情况。正值世道不安定,朝廷法度混乱,自己坚持中立,诚信清白而已。当时人很难知其心胸。

在这以前河南官舍多妖怪,前任河南尹大多不敢住在正屋,乐广住下不害怕。有一次外面大门自己关上,左右都惊恐,衹有乐广镇定自若。看见墙上有洞,派人挖墙,抓到狐狸杀掉,怪异之事也就消失了。

愍怀太子被废时,诏令旧臣不许辞别送行,官员们十分愤恨,都冒着禁令去辞行。司隶校尉满奋令河南中部捕捉送行的人送到狱中,乐广又放走了他们。众人替乐广担心。孙琰劝贾谧说:“以前因为太子的罪恶,有这样的废黜,他的臣下不怕严厉的禁令,冒罪送别。如果抓捕他们,是张扬太子的好处,不如放走他们。”买谧认为他说得对,乐广因而没有获罪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