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称《山公启事》。
山涛在朝做官任要职,晚年遇上后党专权,不想任用杨氏,山涛多次劝谏,皇帝虽然明白却不能改。后来因为年老体衰病重,上疏告退说:“我年近八十岁,每天在保命,如果稍有精力,我岂会在这圣明的时代不出力。被年老所迫,不再任职。如今四海休养生息,天下思慕教化,使他们清静,百姓自然归于正道。衹要崇尚风俗教化来敦促他们而已,陛下还有什么事可做。我耳聋眼花,不能自励。君臣父子,没必要掩饰,因此陈述我的想法,乞求听从我的请求。”于是脱下官服,上交印绶。诏书说:“天下事多,加上呈厘刚被平定,百事草创,应当共同尽心推行教化。你不记以往而因小病请求退职,难道是我所期待的我尚且在等待贤臣,不能百事不管,你怎能不委屈自己而效力呢应当推崇至公,不要再上表请求告退。”山涛苦苦上表请求退休,诏书又不许。尚书令堑堕上奏:“山涛因为小病,长期不就职。皇上频频下手韶,仍不听从。臣认为这是没有节操,违背了一心为公之义。如果真是病重,也不宜身居高位。可以免去山涛的官职。”下韶书给蛮堕说:“山涛德行一向为朝廷所重,而常深切地退让,十分恳切。因此接连有诏书,务必改变他的想法,来辅佐朝廷。主事的人既不弄清韶书旨意,反而深加诋毁,损害了崇敬贤人的风气,从而加重了我没有美德的名声,怎么向远近示范呢!”山涛不得已,又上任理事。
太康初年,升任右仆射,加光禄大夫,侍中、掌管铨选的职位依旧。山涛因为年老有病坚决推辞,皇帝下手韶说:“你以道德成为世人的楷模,况且从先帝起就欣赏你远大的志向。我将仰仗你来使风俗清明,为什么想远离朝政,而仅使自己的志向高洁呢我至诚之心情难道还不足以让你明白吗,为什么还要推辞呢。应当及时奋发,满足期望。你不收回推辞之心,我不能安卧。”山涛又上表坚决推辞,不允许。
吴平定后,皇帝下诏书停止军役,以示天下太平,州郡全部撤去军队,大郡设置一百名武吏,小郡五十人。皇帝曾在宣武场讲武,山涛当时有病,下韶书让他乘轿子跟从。于是与卢钦议论用兵之道,认为不该撤去州郡的武备,他的言论很精当。当时都认为山辽不学彊膑、呈垄,而暗中与他们相合。皇帝称赞他说:“这是天下名言。”然而不被采纳。丞窒之后,屡次发生战乱,盗贼突起,郡国都因为没有武备而不能抵御,天下由此大乱,正如山涛所说的那样。
后来任司徒,量盏又坚决推让。诏书说:“你德高望重,是朝中有名望的元老,因此授予你宰相的高位,而过于退让,以至于反复多次,确实令人难过。你应该始终效力于朝政,辅佐我。”山涛又上表说:“我为本朝服务三十多年,最终没能对发扬教化做出丝毫贡献。陛下无限地偏向我,授我三司的职位。我听说德薄官高,能力小担重任,上有不能胜任而败坏国事的凶险,下会给家族带来灾祸。愿陛下赐我几代之恩,乞求让我告老还乡。”诏书说:“你辅助朝政,安定皇室,匡佐的功勋,是我所依赖的。司徒这个职位,实际上掌管国家教化,因此敬授予你,来满足大家的期望。怎能用退让来压抑贬损自己呢!”下令不再让他上奏章后,派人在山涛病榻上加授印章绶带。山涛说:“快死了的人,怎么能玷污官府呢!”带病乘车回家。在太康四年去世,时年七十九岁。下韶赐他高贵棺木、朝服一套、衣一套、钱五十万、布百匹,作丧事之用,下策书迫赠他为司徒,赐蜜印紫绶,侍中貂蝉,新沓伯蜜印青朱绶,用太牢祭祀,谧号康。将要下葬,赐钱四十万、布百匹。左长史范晷等人对皇上说:“山涛的旧宅第有十间房,子孙住不下。”皇帝为之建造房屋。
起初,山涛是平民,家中贫困,对妻子韩氐说:“忍耐饥寒,我以后将做三公,不知道你能否当公夫人!”荣华富贵以后,忠诚谨慎俭约,虽然爵位如同诸侯,然而没有纳妾。俸禄赏赐,散发给了亲朋故旧。
起初,陈郡人袁毅曾任鬲令,贪污而且贿赂公卿,以此求得虚名,也送给山涛一百斤丝,山涛不愿异于时人,接受了丝而收藏在阁楼上。后来袁毅的事败露,被押入槛车交付廷尉,凡是接受贿赂的人,都受到追究。山涛便取出丝交给官吏,多年的尘埃堆积,印封都没开启。
山涛喝酒喝到八斗方醉,皇帝想试试他,准备了八斗酒让他喝,而暗中又增添他的酒,山涛喝到自己的极量就不再喝了。有五个儿子:山该、山淳、山允、山谟、山简。
山该字伯伦,继承父亲的爵位,官作到并州刺史、太子左率,追赠长水校尉。山该的儿子山璋字彦祖,任翊军校尉。次子山世回,任吏部郎、散骑常侍。山淳字子玄,不做官,山允字叔真,任奉车都尉,两人都有驼背之疾,个子也很矮,然而聪明过人。武帝听说后想见他们,山涛不敢拒绝,去问山允。山允自认为驼背个子矮,不肯去。山涛认为他们胜过自己,于是上表说:“我两个儿子体弱多病,不与人来往,不敢接受诏命。”山谟字季长,聪慧有才智,官作到司空掾。
山简字季伦。性情温文尔雅,有父亲的风度,年龄二十多岁,山涛不了解他。山简叹息说:“我快三十岁了,而不被家父了解!”后来与谯国人嵇绍、沛郡人刘谟、弘农人杨准都有名望。起初任太子舍人,多次升官任太子庶子、黄门郎,出任青州刺史。召入朝为侍中,不久,转任尚书。历任镇军将军、荆州刺史,兼南蛮校尉,未赴任,又任尚书。光熙初年,转任吏部尚书。永嘉初年,出任雍州刺史、镇西将军。召入朝任尚书左仆射,兼管吏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