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十八章(2/7)

语有之曰:“华言虚也,至言实也,苦言药也,甘言疾也。”臣言天下太平, 而灵神狐未见,仙芝萐莆未生,麒麟未游乎灵禽之囿,凤皇未仪于太极之,此 臣之所以不敢华言而为佞者也。昔汉祖初定天下,于时戍卒娄敬上书谏曰:“陛 下取天下不与成周同,而比隆成周,臣窃以为不侔。”于是汉祖悟,纳其言, 赐姓为刘氏。又顾谓陆贾曰:“为我著秦所以亡,而吾所以得之者。”贾乃作《新 语》之书,述叙前世成败,以为劝戒。又田肯建一言之计,非亲弟莫可使王齐者, 而受千金之赐。故世称汉祖之宽明博纳,所以能成帝业也。

臣闻鱼悬由于甘饵,勇夫死于重报。故荆轲慕燕丹之义,专诸阖闾之,匕 首振于秦,吴刀耀于鱼腹,视死如归,岂不有由也哉!夫功名重赏,士之所竞, 不平致怨,由来久矣。《诗》云:“尸鸠在桑,其七兮。淑人君,其仪一兮。” 臣以为此等宜蒙爵封。

又陈曰:

臣受恩三世,剖符守境,试用无绩,沈伏数年,犬之力,无所复堪。陛下弘 广纳之听,采狂夫之言,原臣侵官之罪,不问忤之愆,天地恩厚,于臣足矣。臣 闻忠臣之于其君,犹孝之于其亲:则有欣然之庆,非贪官也;退则有戚然之忧, 非怀禄也。其意在于不忘光君荣亲,情所不能已已者也。臣伏自悼,私怀至恨:生 长荒裔,而久在外任,自还抱疾,未尝觐见,陛下竟不知臣何人,此臣之恨一也。 遭运会之世,值有事之时,而不能垂功名于竹帛,此臣之恨二也。逮事圣明之君, 而尪悴羸劣,陈力又不能,当归死于地下,此臣之恨三也。哀二亲早亡陨,兄弟并 凋丧,孝敬无复施于家门,此臣之恨四也。夏之日忽以过,冬之夜寻复来,人生百 岁,尚以为不足,而臣中年婴灾,此臣之恨五也。惭日月之所养,愧昊苍而无报, 此臣之所以怀五恨而叹息,临归路而自悼者也。

灼前后陈事,辄见省览。然微宦孤,不见序,乃取长假还乡里。临去,遣 息上表曰:

昔在汉世,诸吕自疑,内有硃虚、东牟之亲,外有诸侯九国之,故不敢动摇。 于今之宜,诸侯大,是为太山之固。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。而魏法禁锢诸王,亲 戚隔绝,不祥莫大焉。间者无故又瓜分天下,立五等诸侯。上不象贤,下不议功, 而是非杂糅,例受茅土。似权时之宜,非经久之制,将遂不改,此亦烦扰之人,渐 之阶也。夫国之兴也,由于九族亲睦,黎庶协和;其衰也,在于骨疏绝,百姓 离心。故夏不安,伊尹归殷;殷不和,吕氏周。殷监在于夏后,去事之诫, 诚来事之鉴也。

昔伐蜀,募取凉州兵、羌胡健兒,许以重报,五千余人,随艾讨贼,功皆第 一。而《乙亥诏书》,州郡将督,不与中外军同,虽在上功,无应封者。唯金城太 守杨欣所领兵,以江由之势,得封者三十人。自金城以西,非在欣,无一人封 者。苟在中军之例,虽下功必侯;如在州郡,虽功不封,非所谓近不重施,远不 遗恩之谓也。

今之言世者,皆曰尧舜复兴,天下已太平矣。臣独以为未,亦窃有所劝焉。且 百王垂制,圣贤吐言,来事之明鉴也。孟曰:“尧不能以天下与舜,

时不如地利。城非不,池非不,谷非不多,兵非不利,委而去之, 此地利不如人和。然古之王者,非不先推恩德,结固人心。人心苟和,虽三里之城, 五里之郭,不可攻也。人心不和,虽金城汤池,不能守也。臣推此以广其义,舜弹 五弦之琴,咏《南风》之诗,而天下自理,由尧人可比屋而封也。曩者多难,雄 屡起,搅众心,刀锯相乘,死之孤,哀声未绝。故臣以为陛下当思远念,杜 渐防萌,弹琴咏诗,垂拱而已。其要莫若推恩以协和黎庶,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 推恩不足以保妻。是故唐尧以亲睦九族为先,周文以刑于寡妻为急,明王圣主莫 不先亲后疏,自近及远。臣以为太宰、司徒、卫将军三王宜留洛中镇守,其余诸王 自州征足任者,年十五以上悉遣之国。为选中郎傅相,才兼文武,以辅佐之。听于 其国缮修兵,广布恩信。必抚下犹国如家,君臣分定,百世不迁,连城开 地,为晋、鲁、卫。所谓盘石之宗,天下服其矣。虽云割地,譬犹漏贮中,亦 一家之有耳。若虑后世大,自可豫为制度,使得推恩以分弟。如此则枝分叶布, 稍自削小,渐使转至万国,亦后世之利,非所患也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