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谈天篇(2/4)

儒者曰:“天,气也,故其去人不远。人有是非,为德害,天辄知之,又辄应之,近人之效也。”如实论之,天,,非气也。人生于天,何嫌天无气?犹有在上,与人相远。秘传或言:天之离天下,六万余里。数家计之,三百六十五度一周天。下有周度,有里数。如天审气,气如云烟,安得里度?又以二十八宿效之,二十八宿为日月舍,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矣。邮亭著地,亦如星舍著天也。案附书者,天有形,所据不虚。〔由〕此考之,则无恍惚,明矣。

再说,天,是气呢?还是实呢?如果是气,那跟云烟没有什么两样,怎么会有撑它的而且被折断呢?女娲用石补天,那么天是实了。如果确实是这样,天就是玉石之类。石的质量重,成千里长的一,是不能胜任的。像五岳的山都不能达天上

译文

山上有玉泉、华池。案太史公之言,《山经》、《禹纪》,虚妄之言。

儒者的书上说:“共工与颛顼争没有成功,发怒就撞不周山,结果把撑天的折了,系地四角的绳搞断了。于是女娲熔炼五石来补苍天,砍掉鳌的脚来住天的四边。由于天的西北方残缺,所以日月往那里移动;由于地的东南方残缺,所以众多的江河向那里去。”这是很久以前的记载,又为世间上人们肯定的说法。有学问的人,到奇怪却无法指它的不对,或者认为不对,却无法给予驳斥,但又恐怕它确实如此,因此不敢直接加以论述。用自然的理和社会的情况来讨论,大都是没有据的说法。

跟别人争当天没有成功,发怒撞不周山,把撑天的折了,把系地四角的绳搞断了,有这样大的力量,那么天下就没有敌手。用这样大的力量,跟三军打仗,那么敌方的士兵像蝼蚁,武盔甲像毫麦芒一样不堪一击,怎么会有失败的怨恨,发怒去撞不周山呢?况且固厚重没有比得上山的,用万人的力量,共同推座小山,也无法能推动。像不周山,是座大山。假使它是撑天的呢?折它确实困难;假使它不是撑天的呢?撞不周山而使撑天的折断,这也还是不容易的。如果共工确实能“不周之山,使天折,地维绝”的话,颛顼跟他争当天,就是拿天下的军队,用尽四海之内的人力,也抵挡不了,他怎么会打不胜呢!

凡事难知,是非难测。极为天中,方今天下,在极之南,则天极北,必多民。《禹贡》“东渐于海,西被于沙”,此则天地之极际也。日刺径千里,今从东海之上会,稽鄞、鄮,则察日之初径二尺,尚远之验也。远则东方之地尚多。东方之地尚多,则天极之北,天地广长,不复訾矣。夫如是,邹衍之言未可非,《禹纪》、《山海》、《淮南地形》未可信也。邹衍曰:“方今天下,在地东南,名赤县神州。”天极为天中,如方今天下,在地东南,视极当在西北。今正在北,方今天下在极南也。以极言之,不在东南,邹衍之言非也。如在东南,近日所,日如时,其光宜大。今从东海上察日,及从沙之地视日,小大同也。相去万里,小大不变,方今天下,得地之广,少矣。雒,九州之中也,从雒北顾,极正在北。东海之上,去雒三千里,视极亦在北。推此以度,从沙之地视极,亦必复在北焉。东海、沙,九州东西之际也,相去万里,视极犹在北者,地小居狭,未能辟离极也。日南之郡,去雒且万里。徙民还者,问之,言日中之时,所居之地,未能在日南也。度之复南万里,日在日〔南〕之南,是则去雒二万里,乃为日南也。今从雒地察日之去远近,非与极同也,极为远也。今北行三万里,未能至极下也。假令之至,是则名为距极下也。以至日南五万里,极北亦五万里也。极北亦五万里,极东西亦皆五万里焉。东西十万,南北十万,相承百万里。邹衍之言:“天地之间,有若天下者九。”案周时九州,东西五千里,南北亦五千里。五五二十五,一州者二万五千里。天下若此九之,乘二万五千里。二十二万五千里。如邹衍之书,若谓之多,计度验实,反为少焉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