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呢?因为火寒温之气的扩散,与离距它们的远近有差别。已往事例是:火的位置在南边,
的位置在北边,在北边就寒冷,在南边就炎
。火在炉内,
在河里,喜怒之气在人
中,其实一样。当君主喜怒的时候,影响天气寒温的气,寝室门内应当最厉害,周围环境应当轻微。如今考察天气的寒温,室内外都相等,由此看来,天气的寒温大概不是君主喜怒所引起的。俗儒的说法,是妄加判断。
靠近就寒冷,接近火就温
,离它们越远,冷
的
觉就逐渐减弱。
已寒温于前,而人赏罚于后也。由此言之,人言与《尚书》不合,一疑也。京氏占寒温以升降,变复之家以刑赏喜怒,两家乖迹,二疑也。民间占寒温,今日寒而明日温,朝有繁霜,夕有列光,旦雨气温,旦旸气寒。夫雨者
,旸者
也;寒者
,而温者
也。雨旦旸反寒,旸旦雨反温,不以类相应,三疑也。三疑不定“自然”之说,亦未立也。
寒冷与温天气
替的到来,在几天之间,君主不一定会有喜怒的气在
中产生,然后
烈地表现在外面而引起气候的寒冷与温
。而是解释寒温的人看见外界天气的寒温,这才推知君主
中喜怒的气。当君主喜怒的时候,
中的气不一定就会改变天气的寒温,君主
中的气,与国境内的气怎么能有差别呢?
中的气,不因为喜怒而改变,那么国境内天气的寒温,又怎么会产生变化呢?战国的六国时期、秦、汉时期,诸侯互相讨伐,到
是战争,国与国之间有互相攻打的怒气,将与将之间有相互要战胜的志气,士兵与士兵之间有互相厮杀的仇气,当时天下的天气却未必经常寒冷;太平盛世,尧、舜的时候,政治得当百姓安宁,君主常常
喜,弹琴唱歌击鼓起舞,家家都有,当时天下天气却未必经常温
。难
喜怒的气只为小事而发,不为大事而动吗?为什么它们不跟已往的事相一致呢?
有人说:“人比别的动尊贵,只有杀人才能
动天气。”那么是由于执刑的人
动天气呢,还是由于受刑的人使天气有变化呢?如果是由于执刑的人,那么杀人跟宰禽兽,是同一个心理,就应该引起寒温的变化。如果是由于受刑的人,那么人和禽兽都是动
,都属于万
,难
上百
羊还抵不上一个人吗?
有人说:“只有君主能动天气,一般人不行。”既然
动天气的必须是君主,那么世人为什么要赞颂邹衍呢?邹衍是个普通人,一
帝王行为引起的变化会影响整个天下,诸侯行为引起的变化会影响整个领地,卿大夫行为引起的变化会影响他们的职权范围,老百姓行为引起的变化会影响他们的家。既然一家人能引起变化,那么他们的喜怒也能引起屋内气温的变化。父
互相生气,夫妻互相责备,或者正在发怒的时候又转为
兴,放纵过失,掩盖错误,那么整个屋内,应该有寒温的变化了,可是没有发生。这样说来,天气的变化不是喜怒造成的,这就很明白了。
把寒温比作风云,把喜怒比作龙虎,同气同类,一举一动会互相招引,是可以的。虎啸的时候,风从山谷中产生;龙腾的时候,彩云在百里内兴起。要是在其他山谷和地方,就不会有风云现。如今寒温的变化,同一时候都是一样的。百里内用刑,千里内都会寒冷,这大概不是君主喜怒的作用。
秋时齐国与鲁国接壤,同时赏罚,假设齐国奖赏鲁国惩罚,就应该招致不同的结果,难
当时会齐国温
而鲁国寒冷吗?
有人说:“因为同类互相招引。喜时态度温和,态度温和就会赏赐别人“
”的特
是使万
生长,
气温和,所以温和的气与
喜相
应而
现。发怒时样
恼怒,样
恼怒就会惩罚杀人“
”的特
是使万
凋残,
气寒冷,所以寒冷的气与发怒相
应而
现。虎啸山谷就会有风来,龙腾彩云就会
现,它们同气同类,一举一动会互相招引,所以说由形
带来影
,由龙招引来了雨。雨
应龙而来,影
应形而去,天地的本
,就是自然的本质。秋冬时节要审判罪案,
决犯人,判
小罪时,寒气就已稍稍
,执行死刑时,天气会非常寒冷,寒冷跟随着判刑的轻重情况而到来,同类相招引,这是很清楚的了。”
考察前代用刑的情况,蚩尤、秦朝最厉害。蚩尤的老百姓,到躲避酷刑,社会秩序
哄哄的;秦朝
路上,穿着赭衣的囚犯,一个挨一个。可当时天下的天气未必经常寒冷。京都的市场上,宰杀
羊,每天要用百
来计数。杀犯人杀牲
,都有杀害的心,京都的市场上,气候却不会寒冷。
解释寒温的人说:君主喜天气就温
,君主发怒天气就寒冷。为什么呢?因为
喜发怒都是从
中发生的,然后由行为在外面表现
来,于是在外就形成了奖赏和惩罚。奖赏和惩罚是
喜与发怒的结果,所以天气太冷太
,都会使草木凋枯,人受损伤。
译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