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论衡龙篇(2/4)

夫以象类有十五验,以礼示意有四义。仲舒览见鸿,立事不妄,设土龙之象,果有状也。龙暂,云雨乃至。古者畜龙、御龙,常存,无云雨。犹旧相阔远,卒然相见,欣歌笑,或至悲泣涕,偃伏少久,则示行各恍忽矣。《易》曰:“云从龙。”非言龙从云也。云樽刻雷云之象,龙安肯来?夫如是,传之者何可解,则桓君山之难可说也,则刘骏不能对,劣也,劣则董仲舒之龙说不终也。《论衡》终之。故曰“龙”〔〕者,终也。

熊,诸侯麋,卿大夫虎豹,土鹿豕,示服猛也。名布为侯,示诸侯也。夫画布为熊麋之象,名布为侯,礼贵意象,示义取名也。土龙亦夫熊麋、布侯之类。四也。

译文

涂车、刍灵,圣人知其无用,示象生存,不敢无也。夫设土龙,知其不能动雨也,示若涂车、刍灵而有致。三也。

有若,孔疑其象,则谓相似。孝武皇帝幸李夫人,夫人死,思见其形。士以术为李夫人,夫人步殿门,武帝望见,知其非也,然犹动,喜乐近之。使云雨之气,如武帝之心,虽知土龙非真,然犹起而来。十五也。

董仲舒发挥了《秋》上关于雩祭的理,用设置土龙的办法招致下雨,他的意思是云和龙是同类之可以互相招致。《周易》上说:“云气随龙而起,风随虎而生。”据同类相招的理,所以就设置土龙,由于气、气构成的万是以类相召的,所以和龙同类的云雨就自然来到了。儒者中有人发问说,《周易》上讲“云从龙”,是说的真正的龙,哪里是说的土龙呢?楚国叶公喜好龙,墙上盘盂上到都画有龙。一定要把相类似的东西当作和真实的东西一样,那么叶公所在的楚国就经常有雨了。《周易》上又说“风从虎”,讲虎一呼啸而山谷中的风就来。风和虎,也同属于一类。假设一个土虎,放它在山谷之中,风能够来吗?如果土虎不能够产生风,土龙怎么能够产生雨呢?古代畜养龙,乘车时驾驭龙,所以有豢龙氏和御龙氏。夏代的朝廷上,两条龙经常在那里,夏朝末世衰败,两条龙就潜伏起来。真正的龙在地上,尚且没有云雨产生,何况是与龙相似的假龙呢?照礼制,画雷樽就刻画得有云雷之形,没有听说雷樽能够引来雷,土龙怎么能够引动下雨呢?玳瑁壳经引细小的东西,磁石能够引铁针,都因为它们是真实的东西,不能借用别的相类似的东西。别的东西即使很相似,也不能够引这些东西,这是什么原因呢?因为构成它们的气的质不相同,也就不能互相动。刘骏掌雩祭,主持设置土龙的事情,桓君山也曾用玳瑁、磁石不是真的怎么能针取芥来责难过刘骏,刘骏理屈词穷,无法回答。刘骏是汉朝足智多谋的人,学识渊博,理屈词穷无法回答的原因,是由于桓君山用这事例来加以指责是错误的,而自己却不懂得其中的真实理。我说:用土龙不是真的作为理由提责难,这是对的;但不用相类似的东西可以

东耕,为土象人,男女各二人,秉耒把锄;或立土。未必能耕也。顺气应时,示率下也。今设土龙,虽知不能致雨,亦当夏时以类应变,与立土人土同义。〔一〕也。

此尚夷狄也。有若似孔,孔死,弟思慕,共坐有若孔之座。弟知有若非孔也,犹共坐而尊事之。云雨之知,使若诸弟之知,虽知土龙非真,然犹动,思类而至。十四也。

金翁叔,休屠王之太也,与父俱来降汉,父死,与母俱来,拜为骑者尉。母死,武帝图其母于甘泉殿上,署曰“休屠王焉提”翁叔从上上甘泉,拜谒起立,向之泣涕沾襟,久乃去。夫图画,非母之实也,因见形象,涕泣辄下,思亲气,不待实然也。夫土龙犹甘泉之图画也,云雨见之,何为不动?十三也。

既效验有十五,又亦有义四焉。

礼,宗庙之主,以木为之,长尺二寸,以象先祖。孝庙,主心事之,虽知木主非亲,亦当尽敬。有所主事,土龙与木主同。虽知非真,示当动,立意于象。二也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