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征太平的祥瑞,好比是圣王的骨相。圣王的骨相特征未必都相同,象征太平的祥瑞为什么就应当相同呢?他们听说尧、舜的时候,凤凰、景星都现,河图、洛书也都
现,就认为以后的帝王大治天下时,也应当
现这一类祥瑞之
,才能称为天下太平。依照这
想法,好比说尧应当像帝喾那样长
比齿,舜也应当像尧那样眉
有八
颜
。帝王的圣相前后不相同,那么他们遇到的祥瑞古代和现代就不会一样。如果当今的帝王由于没有凤鸟、河图一类的祥瑞,便认为天下还没有太平,这就错了。孔
说到凤凰、河图这类东西,是要借用从前
现过的祥
天下太平是以社会安定作为吉祥的征兆的,老百姓是以安居乐业作为吉祥的征兆的。孔说:“修养自
以使老百姓安居乐业,就是尧、舜大概也还难于完全
到这一
吧!”老百姓安居乐业,是天下太平的证明。治理人,就应该以人为主。老百姓安居乐业就
之气和谐;
之气和谐就万
滋生;万
滋生就有奇瑞
现。看看当今的天下,老百姓是安居乐业呢?还是岌岌可危呢?既然老百姓安居乐业,那么天下就是太平的了,祥瑞即使不齐备,并不妨害它称为太平盛世。所以先王之
用祥瑞作为判断天下太平的
据,如果祥瑞不显著,那就是天下太平的事实还没有
现。但是有时也许天下确实太平了,然而祥瑞未必齐备,所以先王之
又是用事实来作为判断天下太平的
据的,不一定要求祥瑞齐备。圣主治理天下,盼望天下太平,百姓安乐,并不期待符瑞的
现。
何以验之?周之受命者文、武也,汉则祖、光武也。文、武受命之降怪,不及
祖、光武初起之佑;孝宣、〔孝〕明之瑞,
于周之成、康、宣王。孝宣、孝明符瑞,唐、虞以来,可谓盛矣。今上即命,奉成持满,四海混一,天下定宁。
瑞已极,人应〔斯〕隆。唐世黎民雍熙,今亦天下修仁,岁遭运气,谷颇不登,迥路无绝
之忧,
幽无屯聚之
。周家越常献白雉,方今匈
、善鄯、哀牢贡献
。周时仅治五千里内,汉氏廓土收荒服之外。
珍于白雉,近属不若远
。古之戎狄,今为中国;古之
人,今被朝服;古之
首,今冠章甫;古之跣跗,今履〔
〕舄。以盘石为沃田,以桀暴为良民,夷坎坷为平均,化不宾为齐民,非太平而何?夫实德化则周不能过汉,论符瑞则汉盛于周,度土境则周狭于汉,汉何以不如周?独谓周多圣人,治致太平?儒者称圣泰隆,使圣卓而无迹;称治亦泰盛,使太平绝而无续也。
译文
俗儒说五帝、三王时期招致了天下太平,汉代兴建以来,没有现太平。他们说五帝、三王时期招致了天下太平汉代没有
现太平,是由于见五帝、三王是圣人,圣人的功德,可以招致天下太平的缘故;说汉代不太平,是由于汉代没有圣帝,贤人的教化,是不能招致天下太平的缘故。又见孔
说过“凤鸟不飞来了,黄河中也没有图
现,我这一生可能是完了”当今没有凤鸟、河图,祥瑞略欠齐备,所以说汉代不太平。这
说法太荒谬了。
能致太平者,圣人也,世儒何以谓世未有圣人?天之禀气,岂为前世者渥,后世者泊哉!周有三圣,文王、武王、周公并时猥。汉亦一代也,何以当少于周?周之圣王,何以当多于汉?汉之
祖、光武,周之文、武也。文帝、武帝、宣帝、孝明、今上,过周之成、康、宣王。非以
生汉世,可褒增颂叹,以求媚称也;
事理之情,定说者之实也。俗好褒远称古,讲瑞〔则〕上世为
,论治则古王为贤,睹奇于今,终不信然。使尧、舜更生,恐无圣名。猎者获禽,观者乐猎,不见渔者,心不顾也。是故观于齐不虞鲁,游于楚不
宋。唐、虞、夏、殷同载在二尺四寸,儒者〔
〕读,朝夕讲习,不见汉书,谓汉劣不若,亦观猎不见渔,游齐、楚不愿宋、鲁也。使汉有弘文之人,经传汉事,则《尚书》、《
秋》也,儒者宗之,学者习之,将袭旧六为七,今上、上王至
祖皆为圣帝矣。观杜抚、班固等所上《汉颂》,颂功德符瑞,汪濊
广,滂沛无量,逾唐、虞,
皇域。三代隘辟,厥
洿沮也。“殷监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且舍唐、虞、夏、殷,近与周家断量功德,实商优劣,周不如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