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望过去则互相掩映,而且愈往前穿过去愈加层出不穷,令人心目都眩晕。又走一里半,越岭而下,又找到开凿出来的石阶,下了石阶便在省春岩了。
省春岩三个山洞排列,都朝向东北方。最西边的一个洞前飞云漫卷,深入进去,有块岩石如下垂的肺叶悬在洞中。向西进去转向南,此洞渐渐黑下来,可惜附近没有居民,不能要火把进去,不过听说里面也没有奇特之处,就不进去了。洞右侧通着一个旁洞,可到达中洞。位于中间的山洞从外看很深,却不能深入,洞前也有些如下垂的木筏倒卷的神龙样的岩石。洞右又通着一个洞口可以到达东洞。最东的一个洞垂石愈加繁多,洞旁也有裂缝,洞中有清泉下注成潭,寒冷碧绿可照人影。我命令顾仆在中洞守行李,自己与静闻由洞前沿着山崖往东走。洞上方耸立的岩石似人一样,蹲着的岩石如野兽。洞东就有高石横亘在高空,仰望如刀劈出来一般。高石下清流潇绕,叫拖剑江,〔就是癸水了。〕发源于尧山,自东北方流抵七星山的北麓,于是向西流出葛老桥而后往西流入漓江。此时我转到山的东隅,仰面望见崖壁半中间裂开的洞穴层层叠叠,好似喷吐出的云雾和薄纱做成的筛幕,一连走过三个洞穴,心里认为若是洞内四通八达,三个洞连为一体,正如叠蕊阁架在空中,玉圭刺穿云天之外;这算是一个奇观了。然而未必能够到达,就徘徊在它下边,在草丛中有一条缝隙,就攀着悬崖,逐层而上。到达一个洞穴后,就见洞果然通到中洞。只是中洞低伏,不能抬起头,必须从洞外横着走过去,好像台榭一样,不经由洞中的深处走。来到第三个洞后,穿过裂缝进去,在后面有一个石完,前边开了一道窗,窗洞中有玉一般的石柱悬吊在当中。石柱左侧又有一个圆形的石完,上边有圆顶,下边有平平的座位,盘腿而坐,四肢恰好合适,既使是刀刮斧琢出来的也不能如此奇妙。座位前方正对着玉柱,有个小钟乳石垂下来,珍珠般的泉水不时滴下一滴。我与静闻分别坐在柱前的窗隙中,下临险要的山崖。道上行走的人看见我们,无不在山崖下绕来绕去,有再三徘徊不肯离去的人。不久有两个村中的樵夫,抬头眺望了很久,也攀登上来,告诉我说:“在此处建盖房屋十分方便,我们村子靠近这里,可以不时前来瞻仰。”我告诉他们:“这里是空中楼阁,遗憾的只是略微浅了点,窄了些,假如稍稍宽深一些,便可停下来栖身了。’哪两人说:“中洞的上方,还有一个洞十分宽敞。”想要帮我攀登上去,花了很长时间不能到达。我于是下山靠在松荫下,从两个樵夫抬头眺望的地方反过来眺望,两个在山上的樵夫抓着枝条找台阶,始终被悬崖阻挡住,无从上登了。很久,仍旧往西走进省春岩的东洞内,钻入中洞,又从它的西侧钻入西洞。洞里有许多当代人的摩崖石刻。
出洞后向西走、又见到一洞,洞口向北,约高五丈,洞内稍稍下洼,向西转虽然慢慢昏黑下来,可更显出高峻宏大的气势,因为没有火把无法深入,这是个古洞。左边崖壁上用大字刻着“五美四恶”的一段文章,是张南轩的手笔,遒劲完美,可惜无人知道,就连山洞也无人能知道它的名字,有人认为是会仙岩,有的认为是弹丸岩。拂拭洞壁,读宋代莆田人陈肪的题记,却叫诸岩洞,难道是因为洞在癸水江边起的名吗?洞西拖涧水自东北流来直逼到山崖下,山崖愈加弯隆陡削,高插云霄并深嵌进深渊之中,非常雄壮。从石桥跨过江水往西走,于是山崖与江水都在路南边了。大概这是七星山的东北隅,名叫弹丸山,自省春岩走来共一里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