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粤西游徐霞客游记记八(2/4)

白沙湾在城东南二里,民居颇盛,有河泊所在焉。其南有三峰并列,〔最东一峰曰白鹤山。〕江南抵其下,曲而东北行,抱此一湾,沙土俱白,故以白沙名。〔其东南一溪,南自二龙桥来,北江。溪在南三峰之东,白鹤西址。溪东又有数峰,自南趋北,界溪,最北者,书童山也,江以此乃东北逆转。〕

十八日托付静闻从朝云岩找到止法师来到寓所中。饭后,把寄给金祥甫的信及家信、买石的帐单付给止,托他转送到衡州,再嘱托祥甫寄到家中。

村,〔山乃敛峰〕。天犹未晓,乃掩篷就寐。二十里,古祚驿。又南十里,则龙山铮铮骨,〔而朔〕县之四围,攒作碧莲玉笋世界矣。

译文

十九日把行李清托付给主人赵时雨。我在雨中走浮桥,将要搭船前

上午抵城,正东门,即文庙前,从其西县治,荒寂甚。县南半里,有桥曰“市桥双月”,八景之一也。〔桥下西自龙城,〕桥之东,飞注壑。〔壑大四五丈,四面丛石盘突,〕是为龙潭,而不溢。桥之南有峰巍然独耸,询之土人,名曰易山,盖即南借以为城者。其东麓为鉴山寺,亦八景之一。“鉴寺钟声。”寺南倚山临江,通置门,是为东南门。山之西麓,为正南门。其南崖之侧,间有罅如合掌,即土人所号为雌山者也。从东南门外小磴,可至罅傍。余初登北麓,即觅上跻,盖其山南东二面即就崖为城,惟北面在城〔内〕,有微路级,久为莽棘所蔽。乃攀条扪隙,久之,直造峭之下,莽径遂绝。复从其旁蹑巉石,缘飞磴,盘旋半空,终不能达。乃下。已过午矣。时顾仆守于舟,期候于东南门外渡埠旁。于是南经鉴山寺,东南门,觅舟不得,得便粥就餐于市。询知渡江而东十里,有状元山,西门二里,有龙岩,为此中名胜,此外更无古迹新奇著人耳目者矣。急于觅舟,遂复城,登鉴山寺,寺倚山俯江,在翠微中,城郭得此。沈彬诗云“碧莲峰里住人家”,诚不虚矣。时午日铄金形容天气酷,遂解衣当窗,遇一儒生以八景授告诉。市桥双月,鉴寺钟声,龙仙泉,白沙渔火,碧莲波影,东岭朝霞,状元骑山岚气。复由二门觅舟,至文庙门,终不得舟。于是仍东南门,渡江而东,一里至白沙湾,则舟人之家在焉。而舟泊其南,乃舟解衣避暑,濯足沽醪,竟不复搜奇而就宿焉。

朔县北自龙山,南抵鉴山,二峰巍峙,当漓江上下,中有掌平之地,乃东面濒江,以岸为城,而南北属于两山,西面叠垣为雉,而南北之属亦如之。西城之外,最近者为来仙山,而石人、、龙诸山森绕焉,通省大路从之,盖陆从西而从东也。其东南门鉴山之下,则南趋平乐,陆之路,俱统于此。正南门路亦西北转通省。直南则为南斗山延寿殿,今从其旁建文昌阁焉,无径他达。正北即溯山,层峰屏峙,东接龙。东西城俱属于南隅,北则以山为障,竟无城,亦无门焉。而东北一门在北极下,仅东通江,北抵仪安祠与读书岩而已,然俱草,无人行也。惟东临漓江,开三门以取。从东南门外渡江而东,濒江之聚有白沙湾、佛力司诸,颇有人烟云。

十六日我暂时歇息在赵家寓所,写了寄给衡州金祥甫的信,补记游记未完的分。 十七日下雨。我再歇息在赵家寓所。写家信及给祥甫的信,检买来的石。这天下午,老是关闭着各城门,是因为靖江王府祭灵。这之前的前几天就先在王城礼佛、演戏,又架了三座木台”在王府门前。〔有父、母及王妃的三个灵位,所以有三座木台。〕到这天夜里二更时,在木台的四旁悬挂白的莲灯,在台上放置了爆竹炮,供奉灵牌于正中,这名叫“升天台”司、一级的官员穿吉服敬酒祭奠,靖江王穿着麻衣麻帽跪拜,又换了吉服两次祭拜,然后就传火燃导火绳引发鞭炮,火焰火并作,响声震城垣山谷。当时全城男女喧闹着观看,十分诧异认为是不多见的盛大举动。促我前往观看,我僵睡床上不起,而是从静闻那里听到的情况如此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