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统志》谓:“在南宁府境。”盖江东岸犹新宁也。
转西五里,复转西北,盘东岸危崖二里,抵北山下。仍西向去,五里,又南转。既而转东一里,乃西向行,山开江旷,一望廓然。
三里,随山北转,过梨村。又西北转,随江北山二里,转而西,随江南山三里,又暮行三里,泊于晓梦村。属新宁。是日共行四十里。
于是转北行一里,抵北山下。
又五里而暮。
由此舟遂东转,已复西北抵北山下,循之西向行,又共六里矣。
旋转西北三里,直双峰石
下,再折东南五里,有小
自东南来
,即穆窑也。又西南一里,过穿山之西,从舟遥望,只见
门,不见透
。又一里,西
两山隙,于是回旌多西北行矣。又五里,江北岸山崖陡绝,有小峰如浮屠
其前,又有
〔南向〕缀其半。又六里,又有山蜿蜒而北,是曰界牌山,西即太平境矣。盖江之北岸,新宁、太平以此山分界,而南岸则俱新宁也。又二里,舟转北向,江西岸列岫嵯峨,一峰前突,俗名“五虎
”
〔滩始有石,中横如坝。〕滩东,尖崖耸削绝
,有形如瓮。
转西北挂帆行,两岸山复叠。二里为宋村,在江南岸,忠州属。
计明日抵驮朴,望登陆行,惟虑路险,而顾旧病未痊。不意中夜腹痛顿发,至晨遂胀满如鼓,此岚瘴所中无疑。于是转侧俱难,长途之望,又一阻矣。
二十八日晨餐后,自那勒放舟南行。
初二日昧,西北行。碧空如洗,晴朗弥甚。
舟人指昔有远客过而葬此,其家旋掇巍科〔科举中〕,然终不敢至此治冢也。
三里,抵江北危崖下。转而南二里,过下果湾,有村倚崖临江,在江西岸。又五里,有自南来注,其声如雷,名响源,发于江州。
之西岸即为江州属,而新宁、江州以此
分界焉。
江
,有天然石坝横绝
如堵墙,其
逾丈,东西长十余丈,面平如砥,如甃而成者。
逾其面,下坠江中,虽不甚
,而雪涛横披,殊瀑平泻,势阔而悍,正如钱塘八月
,齐驱下坂,又一奇观也。过响
,其南岸忠州境虽辖于南宁,而濒江土司实始于此;北岸则为上果湾,有岩西向临江,上亦有村落焉。
《九成志》谓:“昔有仙丹成,遗瓮成银,人往取之,辄不得,而下望又复俨然。”
当关之兽,与独角并而支其腋。石中裂竖
,内嵌一石圭guī帝王手持的方形玉
,
丈余,两旁俱
石谨夹,而上复覆之,若剜空而置其间者。圭石赭赤,与一山之石迥别,颇似禹陵窆石,而此则外有
石为冒,觉更有异耳。脊东下坠成洼,
若回渊,其上削崖四合,环转无隙,
墉城墙大纛dú大旗,上与天齐,中圆若规。既逾脊上,即俯下渊底。南崖之下,有
北向,其门
张,其内崆峒,
不知所止;四崖树蔓蒙密,渊底愈甚;崖旁俱有径可循,每至渊底,俱则翳不可前。使芟除净尽,则环崖
拱,平底如掌,复有
崡岈其内,
天福地,舍此其谁?余披循
密,静若太古,杳然忘世。第腹枵足疲,日
将坠,乃逾脊西下,从麒麟村北西行。二里,抵那勒下舟,舟犹未发,日已沉渊矣。
是日行五十里。
过安定堡,北山既尽,南山复,又西循之。
又二里泊于捺利今作濑滤。在江西岸,属新宁。江空岸寂,孤泊无邻,终夜悄然。
二十九日循南岸山行二里,转北又一里,为驮塘。又二里转而西,山势渐开,又五里,西南过驮卢今作驮芦,山开绕,百家之市,倚江北岸。旧为崇善地,国初迁太平府治于此,旋还丽江,今则迁驮朴驿于此,名曰驮柴。盖此地虽宽衍,而隔江即新宁属,控制上
,自当以壶关为胜也。江北岸太平之地,濒江虽多属崇善县即今崇左县,内石山之后,即为诸土州地,而左洲则横界焉。是日止行十里,舟人遂泊而不行。
十月初一日眯,循驮卢西北五里,〔北岸为左州界,〕稍转而南,南岸石峰复突。又二里,复转西北,北岸亦有石山。三里,西南
峰夹间,于是挂帆而行。五里,渐转南向,有村在江东山坞间,曰驮木今作驮目,犹新宁属也。又西南五里,江西岸回崖雄削,骈障江
;南崖最
,有三
东启;又南一峰稍低,其上
辟尤
。
右崖石外跨,自峰
下
江潭;崖右
复透门而
,其中崆峒,其外
透。自舟望之已奇,若置
其内,不知胜更何若矣!又南二里,东岸石
亦然,此地峰
映,江潆其间,更为胜绝。又一里,转向西行,又五里,渐转南行。已而东折,则北岸双崖
穹,崖半各有
南向;南岸矶盘嘴叠,飞石凌空,〔无不穿嵌透漏。〕二里,转向西南,上银瓮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