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壁,再用长木头架在壁上作为横梁,而后削短树枝横铺在架子上,又就着下垂的藤条用来编织在外。人踩在栈道上,里面是陡削的石壁而外边是悬垂的枝条,上方倒卧着悬崖而下临绝谷,似飞空百尺飘浮着的木筏,俯身千切而无底,也是极奇异极险要的了。栈道在西边到了尽头,又向北上了十多级高悬的梯子,走入前洞口。洞口向南,洞穴高三尺五寸,宽二尺,仅容得下弯腰进去。下去一丈左右,中间平坦,而石柱四周环绕如像一个石室,四旁有很多细小的孔洞,光芒在外面闪烁,在里面原来留有火种。点燃火把由西北的缝隙中下走,感到杳渺深陷。这里是洞中由亮处通到暗处的地方。下走之处悬有梯子三十级,洞底分开一条峡谷向北去,仰眺过去又高又陡峻。梯子的下边,有个小穴伏在石壁根部。本地人说:“向南钻出去,也有一个明亮的圆形石室,面向南。”就是前洞口的下层,应当就是高悬的栈道之下的洞穴了。由峡谷向北进去,路西有个石穴在平地上像井一样陷下去,洞深不可测。又进到它西面的石壁下,有个洼穴向西倾斜下陷。本地人说:“深入进去下面通到水洞,可以取水。”但是流动的沙土倒塌下泻,不能落脚。西面石壁上有一个深室,围成环状,洞中扩开,好像一盏琉璃灯,是禅室中最隐密的地方。由它东边出去,又向北过了一处隘口,下了三十级高悬的梯子,那底下十分平坦空旷,石纹如粼粼的水波,全是荔枝盆。它西面悬垂的石钟乳纷纭众多,攀着缝隙进去,如穿越在云层叶片之间。稍向北转往西上走,望见前方有微弱的亮光从十分遥远的地方透进来,踏着沙坡赶到那里去,穿过隘口向西出去,便突然呈现出壮丽的景观,如龙宫和巍峨的宫网,又呈南北向高大弯隆,光怪陆离,耳目闪烁。这是洞中由暗转明之处。此洞里面抵达西南通到偏洞口,外边抵达东北通到后洞口,长四十丈,宽十多丈,高二十多丈。顶上倒垂的石柱,千条万缕,纷纭繁多没有办法计出它的极限;洞两旁飞架高悬的平台,刻空卷曲的石室,石柱排列穿透崖壁的台榭,推开云层穿透峡谷的门洞,上上下下,层层叠叠,随便取下一点,都是其他山上的美景。洞内大多凭借高低的地势用竹子架为围栏,大的有十多丈,小的二三丈,全都可以歇息可以凭眺。由东面的石崖登隘口走入西南洞底的上层,那里面有用竹子编架为谷仓的,可以放置千钟稻谷。那上边又有一个圆形石完,在正中放了佛像,而旁边的小石完叫做慈云莲座,是黄君母亲的塑像。黄君的母亲几年前在此修道拜佛,这里是她退身隐藏的场所;而外边竹子编成的围栏,便是开堂设戒诵佛的场所;而谷仓则是黄君储粮以备不测用的。石兔西边就见偏洞口的光芒,从洞顶射下来。此处距后洞口已很远,并又得到这里的亮光相续,终于成为不夜之城。攀着陡峻的峡谷向西上登,穿过的洞口非常狭窄,就是偏洞口了。洞口朝向西南,下测不测之渊,唯见一丛丛树梢重叠出现在石壁间,石崖高悬山峰断绝,辨不出此处是前山还是后山。石完完后,仍由原路下走,向东北赶到后洞口。洞口朝向东北,高二十丈,洞口以外就见两旁石崖笔直下坠到山麓,便成为水洞的洞口;洞口以内,洞底就向中央下陷,也是一直下坠到山的底部而通向水洞之内。下陷处直径一尺五,周围如水井。从前有人在上面安设了辘护,引百丈长的井绳下去汲水,深处不止虎阜的十倍。担心有人失足,也编有竹栏护在上面,只留下两个孔引轴护,人不敢走过去窥视。井外就是洞口,巨石在东西横峙,高过洞内之处有五尺,好似门槛。由井东侧踏上门槛,坐在门洞之中,向内观看洞顶,垂龙舞蛟,神龙出没,目眩神动;向外俯瞰洞前,绝壁上云雾盘旋,重重深渊裂成壑谷,身入仙景神魄惊然。这是门槛内井外的峡谷,下通到水洞洞口,也有架空的桥梁,只是地势极其高峻,无法正面注视而已。从门槛东侧穿过石隘向东北下去,石瞪紧靠绝壁,石壁上都是空洞,树根沿着石窍穿过缝隙,石瞪断绝之处,也是横架木头飞渡过去。下走一里半便是百感村。徐子说:此洞外边险要洞中幽深,穿过杳渺之境后,忽然仰面透进高大宏伟的景观,兼有一山前后的全部奇景,在壑谷底汇合众流却不能察觉,包容了幽深与明亮两种景致,水陆之美兼收,打通它便翻身出到烟云之上,把它堵塞起来就另成一番天地。是我西游以来的第一优美之处,没有地方能取代此处。
百感岩东洞在百感岩前洞口的东面。由栈道东面危崖的外侧,向东沿一缕石痕,走数十步便找到洞。洞口也是向南,洞口以内不怎么深,可高大清朗幽深,岩石有五色氰氯之状,裂成奇异的形状。由峡中向东走进去三四丈,转向北,有岩石屹立在中央。穿过窄处进去,便昏黑下来。其中又有成南北向的峡谷,深十多丈,底下平坦而上面陡峻;北边的尽头处有巨大的石柱环绕,石柱外便通到明亮之处。登石阶向北上走,有石窍在东面倾斜地穿通出去,只纳入天光,不能出入。由石窍内转向北,又接连开启为两个石室:一个石室中间相通外边阻断,是由洞内通向北边的地方;一个石室北面的尽头处面向东方,是下临深渊揽胜之处。先由中间相通的石室进去,它西边的缝隙从旁侧环绕,都可作为房间作为卧床。它东面与外边阻隔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