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粤西游徐霞客游记记二十九(7/7)

。由南洞进去的,反而从洞内折向东出来,外边重又豁然开阔,就是东洞口的侧洞了。第一道石屏风横断了这条路,所以借路从里面的峡中曲折而出,洞内下边有深洼,深坠下去但底下平坦。由它上面沿石崖又向南走入峡中,渐渐上走渐渐窄起来,有岩石横跨在峡上,像飞桥一样。钻过桥下再上走,峡谷这才在南边到了尽头,东面壁上旋绕的石穴架在高空,透过石窗光影倒射,西面的石窍高大弯隆,曲折深嵌,再钻向南,这是南洞口。它前方正与州城东北的巨大山峰相对,像屏风一样挡在前方,向西南不能眺望一州的烟火,往东南不见三江弯曲处和田野,不知山下就是可通行的峡谷了。由西面一直进去的,高大弯隆四旁开阔,十丈以内,侧卧着深隐的石室,中间辟有明亮的门扉,好像隘门深陷在中央的样子。然而它上方弯隆盘结如像房屋,正当隘口之处也向上裂成峡谷,更加高峻。穿过隘门往西走,就见西面辟为大堂,光明四溢,以西洞口最高最宽敞了。大堂左侧向南旋绕成石完,有石片平架为卧床,有悬垂的岩石向下卷起成为拓碑用的托子,都是天然形成的器具。大堂左右分别嵌有楼阁石完,圆圆环绕没有缝隙,等到走到前面洞口时,就见石门槛高高栏住。钻过石窍出去,这才俯身看到洞口下方山崖洞穴层层叠叠,危险之势如同累起来的棋子,浮在高空如像飞空的鹊鸟。原来是出到望着西方的第三层洞口之上,而中层的洞口在它下边了。坐在洞上,外面树枝倒垂,环绕的江流在山下腾涌,平旷的田野中山峰零乱,重重叠叠,壑谷断绝,斜阳余晖,凭临无限空间,三个洞口中比起来这个最畅通了。这一座山,圆如卓立的锥子,可山上却中间空空外边相通,四面成为洞口,宽敞的殿堂,幽深的内室,夹层的台榭,飞卷的屋脊,无所不备。往返徘徊马上方位不同,弯弯曲曲频繁变换方向,和风四面交聚,不感到蒸热郁闷,确实是顶天的一根柱子,兼有凌空的八面天窗,是隐居修真最为缥缈而又最接近人间的地方了。唯有汲取泉水必须绕着梯子上登,不能肩挑背扛而已。

下洞就在琅山的西麓,洞口向西,向东走进去三丈便断了。仰望顶上,就见层层洞穴高悬,又一连重叠着两层洞口。我初到此处时,望见洞口不能上达。第二天又来到,也不知它上层的洞中通到东面,且不知东面可以上登。随后听说黄君命令绑梯子,不久由山南的峡谷,同韦守老前往百感岩出到山的东面,回头望见梯子已蜿蜿蜒蜒垂在高空,这才知道上洞必须由东面上去,下洞唯独由西面进去,但中洞却无法上登了。

十九日拂晓起床,有云。早餐后,半里走过宁墟。从南面山峡去,到达天灯墟,听说有个营怀洞,是龙英州的分界,为左、右二江分流的山脊。向东折入山坞走一里,向北走入山峡一里,越过小山脊向北下去。顺着山往东转,又走二里,在南那村换夫。往东北行二里,向东越过一座岭,叫做石房岭。下岭往东行,又二里,到石房村换夫。又向东二里,再上山走半里,越过一道岭脊。岭脊不高,脊北有水流从东北方下坠,脊南有水流往南流,这是向武州、镇远州的分界处,而且左江、右江也从此脊分流。顺水流向南下走一里,大路从西边前来会合,于是转向东沿老山的南麓,往东穿越平缓的山峡一里,大道一直向东去,又从岔路顺水流往东南下行一里半,四面群山环绕成一个环形山坞,叫龙那村,已是镇远州所属了。刚到村里时,远远望见屋角有灿烂的黄花,以为是菊花,怀疑没有此等盛景,走近细看,是一丛丛的小花,不知它的名字。又见有一树白梅,折下来看,原来是李子花。黄花白李,错落在红霜叶中,也是仲冬季节的一个奇景。吃过饭上路,向北越岭下走,共一里,又行走在峡中半里,与西来的大道相遇。于是顺水势向东行走在山峡间,五里,水势向东北流去,路向东南上山。半里,又从岔路向南越过一岭,共一里后下走,到南桐村。村里人十分刁顽,等待派夫不马上来,傍晚才出发。此响四面山脊相连,中央下洼为水池,水池上有洞穴,东面溢出的池水穿过山腹向东流出去,水池西面是居民房屋聚居依托之处。往东越过岭下行,共一里,向东行走在山坞间。八里,路过一个村庄,又向东走与石山相遇。沿石山南面的山崖走,山崖上石洞杂乱众多,都可以走进去,山崖下垒砌石块连接到南山,靠近山崖设了隘门以便出入,到这里南北两面的石山又山势峥嵘似屏风样矗立了。又向东走一里是镇远州,住宿在州城东边的骤站客馆中。〔州官名叫赵人伟。〕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