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去万承土州界四十里,东去宣化界一百二十里,有大滩驿。
余至邑问之,无有知者。
至是心异其山,问之村夫,皆曰:“不知所谓金榜者。”问:“此山何名?”曰:“第称为石岩,以山有岩可避寇也。”余闻之,遂令顾仆同夫候于前村,余乃北向山。半里,逾土冈而下,其内土反洼坠,其东西两崖俱劈空前抱,土冈横亘而接其两端。既直抵北崖下,望东崖之上,两裂透
之光,若明月之
悬镜台也;又望西崖之上,有裂罅如门,层悬叠缀,基天云之嵌空天半也。余俱不暇穷,先从北崖之麓
一窍。窍门南向,嵌
为室,裂隙为门,层累而上,内不甚宽,而外皆叠透。连跻二重,若楼阁
倚,飞轩下临,
朗可憩。
〔余于州墟以十二钱得三枚,重约十五斤。〕余《一统土
志》,粤西有
棕榔,不知为何
,至是见州人俱切为片,和蒌叶以敬客,代摈榔焉,呼为
槟榔,不知为何首乌也。
向武多何首乌,石山
中,大有至四、五斤者。
间有笼毡帽于发外者,发仍下垂,反多穿长褶,而足则俱跣。
舂用木刳为小舟形,空其中,以双杵捣之。妇人担竹筒四枚,汲于溪。其筒长者四、五尺。亦有纺与织者。织亦有扣有综(“扣”同“筘”,koù综zèng,两者都是纺织用
),第不
而平,妇人跌坐而织。纺亦然。男
着木屐jī木板鞋,木片为底,端绊
二条,
于
趾间。岂
趾之称以此耶?
〔村人劳余曰:“游金榜大乐乎?余始知金榜即此山。亟问:”大
云何?“曰:”是山三面环列,惟西面如屏。大
在前崖后
峰半,中辟四门,宏朗灵透。“余乃悟所游者为前崖小
,尚非大
也。〕又东五里,追及之于百狼村,乃饭于村氓家。于是换夫,东南行二里,复见右江自北来,随之南,遂下抵江畔,则有
西自石峡中来注。其
亦甚
广,似可胜舟,但峡中多石,不能
耳。其下有渡舟,名龙场渡,盖即把定、龙村之
,其源自都结南境,与万承为界者也。渡溪
,复南上陇,江
折而北去,路乃东南行。又六里,换夫于邓炎村。又东南八里,逾一小山之脊,又南二里,抵那纵村。从村中行,又二里,换
初六日早雾四寒。
亦间有用青布、布者。
西去归德土州界八十里。
其左忽转劈一隙,西裂甚,直自崖巅,下极麓底,攀夹
而上,止可胁肩,不堪寄傲。乃复层累下,
悬隙两重,遂望西崖悬扉而趋。其门东向,仰眺皆崇崖莫跻,惟北崖有线痕可攀,乃反攀倒跻,两盘断峡,下而复上,始凌
门。
初自南门新街之南南向行,三里,复山。逾冈而下半里,两过细
之东注者,抵第三
,其
较大,有桥跨其上,曰广嗣度桥。又南上山一里半,
一夹脊,始望见山南大坞自西北开洋南去。遂南下土山,一里,土山南尽、复有石山如锥当央。由其西南向行六里,又抵一石山下,其山自北遥望若屏斯列,近循其西麓,愈平展如屏。已绕其南,转东向行三里,其山忽东西两
环列而前,中央则后逊而北,皆削崖轰空,三面围合而缺其南;其前后有土冈横接东西两峰尽
,若当门之阈;其后石
张,则环霄之玦也。先是,
《百粤志》记隆安有金榜山,合沓如城。
妇人亦间竹丝笠;
前垂红丝带二条者,则酋目之妇也。裙用百骈细裥jiǎn裙幅的折迭,间有
束以便行走,则为大结以负于
后。土酋、土官多
毡帽,惟外州人寓彼者,束发以网,而酋与官俱无焉。
饭后,适县中所命村夫至,遂行。
妇人则无不跣者。首用白布五、六尺盘之,以结缀额端为
观。
其村民始有瓦屋,有台凳,邑中始为平居,始以灶爂,与土州截然若分也。
窥其内渐暗,于是复从旧法攀悬下。乃南大
,则所送夫亦自前村回,候余
而后去。乃东行五里,有村在路左,曰鱼奥今作儒浩。将
而觅夫,则村人遥呼曰:“已同押担者向前村矣。”
人则披发垂后,并无布束。
又环观近邑皆土山,而余方患疮,无暇远索。
绢轻细如吾地兼通“缣”,
丝的细绢丝,而
黄如睦州今之梅城之黄生绢,但比之密而且匀,每二丈五尺一端,价银四钱,可制为帐。
惟向武王振吾巾。
土人俱架竹为栏,下畜豕,上爂与卧
之所托焉。架
五六尺,以
竹槌开,径尺余,架与
落俱用之。爂以方板三四尺铺竹架之中,置灰爂火,以块石支锅而炊。锅之上三四尺悬一竹筐,日炙稻而舂。
门以内,隙向西北穹起;门以外,隙从崖麓坠下。下峡数丈,前有
石立而掩之,故自下望,只知为崖石之悬,而不知其内之有峡也。然峡
峻削,从上望之,亦不能下,
攀门内之隙,内隙亦倾侧难攀。
隆安县城在右江西南岸。余前至南宁,郡堂观屏间所绘郡图,则此县绘于右江之北。故余自都结来,过把定,以为必渡江而后抵邑。及至,乃先邑而后江焉。非躬至,则郡图犹不足凭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