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粤西游徐霞客游记记三十五(7/10)

簇的花瓣似莲花的花粤,穿进去无处不通。由平台前的小裂缝下走,就是先前沿石崖外侧往西走的路。再从石崖外侧往东转过石山嘴,略走进去,里面有洞口张开。这个洞口也是向南,洞中深数丈,更具有幽深的情趣。于是仍由原路下山,马上沿着山麓往东回走,望见北面的山坳间,有岩洞高悬在悬绝的山峡之上,心里觉得它很奇特。于是向北望着山坳上登,攀着石崖上爬。几十步后,越到山坳间,是烧炭打柴的人所走的路,可高悬的岩洞还在它的东面,崖壁上的藤条荆棘蒙蒙密密,侧着身子难以过去。于是命令随行的脚夫抓住树枝踩着台阶,横过崖壁之间,不到一百步便进入洞中,我也跟着他走。洞前高悬的峡壁上,都是密蔽的棕竹,〔竹的颜色发白,大的可作手杖,细的可作竹筷。〕而洞正当山峡转弯处的侧面,上下高悬陡峭,洞口向西南,顶高底平。进去五六丈,位于洞的正中,远望西南方尖尖竖起的尖峰正坐落在它前方,洞两旁裂开的峡谷分为两瓣,都是棱角锋利杂沓聚合。洞后穿过石门进去,那以内三次分开三度合拢,中间相连下边空着,都好像浮桥架在空中,飞桥之影骄列,心想如单独登到它上面,不知在何处落脚。到穿入三座桥以内后,其中变得又宽又黑。从左侧洞壁摸索着上登东面的石崖,向南走出三四丈,便凌驾在里边一座桥的东头。这座桥桥背如刀削过一样立起,不能落脚。而桥的西头也有高峻的岩石撑住洞顶,另外隔成一境,不容飞渡到西面。又向南沿着东面的石崖走,凌驾在中间一座桥的东头,这里不可越过与里边的一座桥相同。又向南沿东面的石崖凌驾在前边一座桥的东头,就见桥背平整,横架在两面石崖之间,桥下中空向内裂开,是天设的石桥。桥背平架的顶端,又有一子左右的圆石耸立在桥上,俨然一个供人坐的石墩。我以为是凿好放在此处的,摸了摸它的根部,原来是天然的石柱。越到桥西,又向北转入峡口,就是中间和里边两座桥西头岩石隔成的地方。这里面又有向东去的裂谷下通到桥后,又向西挖空而通入洞穴中。进入洞穴中,又拓展为石完,环绕成洞口,穿通为峡谷,下边都是细砂铺在底上,平整光洁如玉石,但其中随即暗下来而且渐渐束拢,不能深入。仍然出来到前边那座桥的西头,沿西面石崖的半中腰,抓住石笋向南下走,穿过石窟出来,又来到洞中央了。向前眺望尖峰,往后注视飞桥,是此洞的优美之处,内外双绝。出洞后,摘取了几枝棕竹,仍横越坳脊,经历悬石,走下危峡而后抵达山麓。沿山麓又往东走一百步,陡削的山崖上有洞裂开如一个“丁”字,上横下竖,非常高峻,洞口向南。再向北走到山崖下的巨大峡谷前,岩石巨大似乎阻塞不通,沿数块叠垒的岩石上登,都是倒攀悬登地爬上去。它上边的一块岩石却陡削高达数丈,没有台阶可攀,但下边有个如斗一样大的洞穴。像蛇一样地钻进去,中间便弯然隆起,顶上高数十丈,外边穿通竖起,是“丁”字的竖裂缝,而横向的裂缝却只能抬头望无法到达了。沿洞内的夹壁进去,在倾斜的洞底上下走,向北前进七八丈,折向东,开始黑暗下来不可穷究。于是钻出斗一样的洞穴,下了叠垒的巨石,又沿山崖往东走数十步,再进入巨大的峡谷。这个洞口也是向南,前边有岩石隔开它。接连上登两层石缝,洞内的夹谷下倾,也像“丁”字岩。往北前进五六丈,也是折向东,便又平又宽敞了。在黑暗中摸索,忽然脚下出现光亮,恍惚不定,我怀疑是蛇蛛虎睛,到走近搜索时,又不见了。大概在石板之下,又有下层的洞穴通到前边的山崖,但上下相通之处,洞穴比斗小,在远处便斜引进下层的光,走近却笔直下陷无法看见。而且这个洞穴又小又弯曲,不能像蛇一样爬着钻下去。远望它东边二三丈外,石板的尽头处,又有微光闪亮。爬着走近它,就见它外面的岩石如像屏风,中间有直径一寸的细小孔洞,曲曲折折攒聚在一起,玲珑剔透,不一而足,可以向外窥视,而且它下边有个孔洞唯独大一些,也像斗一样大。于是把脚先放下去,然后手高吊着下来,便到了下层。它外边也有洞口向南,但洞内进去不深。洞口以内距屏风石仅有二丈,屏风下又开有一个深闭着的石窍,进入里面就是先前望见的石板下的洞穴了。然而从外边看去十分昏黑,不知道它里面通着了。由洞口外又顺着山崖往东走数丈,又找到一个洞。洞口也是向南,洞内不怎么深,但后壁上的石窍玲珑小巧,细小的洞穴在四旁裂开,也可以侧身转进缝隙,但不能冲破它关锁的门扇。洞前石崖高悬石瞪断绝,便不能向东走,只好仍往西经过先前进入的洞口,下到山麓。又向东走一百步,有洞正当北麓,洞口也是向南。穿入洞中,就转向东,穿过峡谷四五丈后出来,这个洞口又是向东裂开的了。听说古城洞在青鸟山前,从东门渡江,三里路可以到,石壁对面相夹,其中有人种了很多蔬菜。此时太阳将到下午,担心渡船太晚了来不及渡江,急忙从原路返回来,五里多路便抵达龙江,渡船刚好来到,便乘上它渡到南岸,又穿过城中一里,到达香山寺已是傍晚了。

二十八日天色十分晴朗。早晨起床吃了饭,马上同慧庵和尚动身去多灵山。向西南路过雁山村,又走过龙项村的北边,共八里过了彭岭桥,桥下的水就是九龙潭向北流去的水流了。又走二里登上彭岭,岭南土陇上有村庄,这是彭村。又向西下岭,往西南转入山坞中,峡中筑堤修成水塘,塘水浸满。共五里,越过土岭下走,于是便与石山相遇。又走三里,向南穿过石山山峡,越过山脊往西走,山脊南面于是十分开阔。沿石峰南麓往西行,二里,是黄窑村。此村的西边,石峰前突,这是黄窑山。转过山嘴往西一里,有水流自南面山冈的土山峡中泻下来,分为两条支流:一条顺山嘴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