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小西行三里,渐转而北,土山坞尽,西山陇间有数十家倚之,是为土寨关,则南丹土税之钥也。路在东山之麓,遂北上土岭。其东来之
,似无北
之隙,惟西北有
山悬削,想亦从其下
以注大江,而下金城、东江者,未亲晰xī搞清楚,
明白也。北下土岭,其坞中小
亦自东而注西南,似亦
悬削
山而去。
盖此乃目家,前州
时,为贼所攻掠而破,遗此老稚,久避他乡,而始归故土者。久之觅得一锅,仅炊粥为餐,遂席板而卧。
来凤,东粤人。
〔其地西往锡坑止十五里,西北去南丹州五十里。〕其栏,
目方往百步墟,乃坐而待之。雨时洒时止。陈梦熊从此
锡坑,遂别去。余候
目,抵晚始归。
杨姓者有力,能保护此村。
南向而去,即东回北转而绕于官村之前者也。既下,溯细北行坞中一里,则两界山又转为东西坞。仍溯细
西向行三里,有石堰细
之上,疑即所谓丁阑堰。上潴
一方,泻堰隙东下,是为滥觞之始,而源实
于都明岭之东麓。渡堰而南,循南山麓西行,又二里,过卢塘村。盖南北两界山夹持成坞,坞底平洼,旱则涸,涨则成塘,有村在北山下,路循塘南行。又一里,复有堰当上
,又越之西二里,乃复上土岭半里,逾岭坳而西下又半里,有泉一泓
路左石
,西向汩汩,无涨涸,亦无停息,勺而饮之,甘冽殊甚,
即坠石
而下,虢虢有声。其
山犹东西成坞。循北界山随
东下三里,有村在南山下,曰都明村。村后南山既尽,有峡南去,则那地州
也;而河池之
,则西北行土陇间。又二里,渡石梁而西,桥下
北
,当亦东北
金城上
者。其源则一东自都明岭之石
,一南自下河岭北来,二
合而成涧者也。又西北四里,陟一土冈。由冈上又西北二里,有两三家在北阜下,为乾照村,炊汤饭于其栏。遂从村侧北上土岭,由岭畔北行共三里,下至西麓,有大溪自南而北,即所谓河池江也。江底颇
,皆碎石平铺,而无滴沥。横渡登西岸,北望则石峰回合,即有
亦无
,不知此
涨时从何而
?盖北卓立之峰,其下有
,门南向,当即江
透
之
也。其
南北两界又俱石山排列,江形西自河池州之南,东向至此,折而北捣
山。又西循枯江北岸行一里,则江底砂石,间有细
淙淙矣。又西七里,
河池州之东门。州城乃土墙,上覆以茅,城中居民凋蔽,但草茅而无瓦舍。其山南北对峙,中成东西坞,而大溪横其中,东至乾照后土山,亘截为前门溪,转而北,
石
;西至大山岭石脊,为后钥
之所从发者也。抵州才过午,穿州
西门,寓茅舍中。以陆柬
符索骑于州尊萧。
十九日平明起,炊饭而行。细雨霏霏。西向行土山间,三上三下共十里。有自东北注西南,
不及膝,阔约五六丈,是为大江即刁江也。其源发于西北丛山壑中,南
东转而至永顺界,合东江下
者也。渡江,又西逾一岭,共五里,转下一坞。其坞中有一
东南去,溯之行,其
曲折坞中,屡涉之,俄顷数十次。共三里,有
一支自西北来,一支自正西来,遂转而向西溯之。又半里,有村在北山之麓,其名曰金村,乃是站之当钥者。
复西南逾一岭,复与遇,随之西北行,共三里,复渡
,
汇于石
下,遂就之而饭。又随
峡,西二里,山势渐开,近山皆变石为土,南山下有茅一二楹矣。
逾岭北下,遂为丹州境。
萧公即为发票,取夫骑各二,不少羁Jī停留焉。
稍前,则溪犹自北来,复渡之。循溪东行峡中,三里,
穷峡尽。北上岭一里,又从岭
行一里,
两山坳间,有石垣两重,属连接两峰之左右,是为大山岭,河池、南丹之界也。
度梁而上陇,其坞遂转东西。于是西向行五里,有四五家在南山陇间,曰岩田村。中有瓦栏三楹颇,亟投之,则老妪幼孩,室如悬磬qìng意为空已所有,而上瓦下板,俱多破孔裂痕。
二十日晨起,雨霏霏。
既而萧公复以腆仪来贶kuàng赠与,余受其笋脯,而尽其余避而不受。
城买帖作谢柬,久乃得之,行已上午矣。西向山坞行三里,有溪自北山南
,合于西来大溪。乃渡北溪溯大溪北岸行,又七里,有村在南山之坞,有瓦室焉,名杨村。
茅舍数家在西山陇上,皆江右人,为行李居停者。时锡贾担夫三百余人,占室已满,无可托足,遂北向下陇前西北坞中。
至是转而西南去,有木梁架其上,覆以亭,亦此中所仅见者。
十八日晨餐后得二骑差役,即以夫二名作挑夫影
。
转而西二里,渡小,其
南去。
于是复西北上岭,升陟共五里,转岭
,始有
坞西北去,路从其西山岭半行,又五里曰百步村今作八步。
饭而候夫,久之乃扎竹为舆
循北山麓行,又二里,有飞石覆空而,平压行人之上。已而上危级,见级外倚
坑,内有悬
,中空下陷,洪
溢其底焉。既上,从山半行,遂循崖北转,又成南北之峡,山凑而为东西两界矣。循东崖溯
上,升陟三里,渡溪而北,逾一坡而下,见东峡石
危削,上有穹岩,下有骈峡,但闻
声喧甚,以为自堕峡而下也,而旁眺不见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