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粤西游徐霞客游记记三十九(2/7)

数家在东峰之半,前多踞石排列,置庐其间,实为选胜,而土人莫之知也。既饭,易骑至而无鞍,乃令二夫先以担行,站夫再往芒场觅鞍;久之仍不得,乃伐竹缚舆;舆成而候夫;又久之至,已下午矣,乃西向行。

时顾仆押夫担在蛮王村,尚隔一夹,呼余直西从大,彼亦从村押夫来。半里,会于峰之西,乃转而循峰西夹北向行。其夹会于中,北上半里,夹中犹土田,而已北注,是为北来山脊,至蛮王而西渡南下,峙为芒场西最之峰,以至多灵,为都泥、金城两江之界者也。北随行半里,其西向去,路西北又半里,逾岭而下半里,西南山界扩然,北界石山之脊自西而东,有尖峰竖其上,环其西南为大壑,田陇下,诸庐舍倚其东北尖峰下。

大路直西向山隙去,从岐北向渡溪,一里,逾北界石山北下,转西行半里,宿于蜡北村。

二十六日晨起,饭而候骑,命夫先担行;待久之,乃得骑。由西峰突崖下西向行,二里,逾岭西北下坞中。其坞东西开夹,中底甚平,东汇堰为塘,溯之西行,塘尽而成草洼。共西半里,有墟场在路隅,曰平场。其西有夹自西北来,为此东西夹上,场乃挟右而转者。路

又里许,登其栏曰郊岗村今作者东,又名站,有自东北脊间,为都泥旁支之上,此“”名所由起也。村人以酒献,餐之,易骑行。西北一里半,有路逾北夹而去,乃导者由岐西峰南。又半里,复易夫,始知其为小路就村也。又西一里,雷雨大至,俄顷而过。又西一里,登一堡,导者易骑,其人不从,只易夫而行。

乃挟峰北转,越岭而下。

先是,坳站夫言:“西北石山嵯峨,其下有村曰蛮王,此峰亦曰蛮(王)峰。”乃望之西行,越一土阜西下,共二里,有涧自南而北,逾涧又北上岭,逾土山二重,共一里,下至土峡中,有小自北而南,溯之北上一里,直抵蛮王峰下。其屼嵲骈耸最,西南峰有石曲起,反躬北向,上复直竖如首,岂即所谓“蛮王”者耶?

二十五日昧,由蜡北村稍西复北向峡中,半里,逾小脊北下,半里,抵尖峰下。其另成一峒,有一二茅舍倚尖峰下。竟峒东北行二里,有村在西山之麓,曰肖村。又北半里,有在西小山坑中,其门东南向,外层甚敞,中如屏,又辟内门甚。路由东山崖上行,隔坞对望之,藤萝罨yǎn掩覆挂,中有门潺潺,前成涧南西折去。又东北半里,逾岭脊,颇峻。东西峰俱石崖,而此脊独土。逾之东北下一里,又成一峒,曰街旁村。送者换夫骑,而居人不承,送者复前。于是西北登岭,岭上下多倚崖随壑之舍。一里,逾岭下而复上,又西北二里,复逾岭西转北向行,有村在东山之半,甚众。循之北行二里,有尖山东峰之上,甚锐,下有瓦房,环篱回堵,颇不似诸村落。其西界有山耸,冠于诸峰,此始为南下多灵两江都泥、龙江。分界之脊,与所行东峰对夹成坞。中开大壑,自南而北,即前栏路村西行大,转而为此坞者也。坞中土山之上,丛树蓊葱,居室鳞次。与此村东西相对者曰芒场,此大所经者;余以站骑就村相换,故就此小。然村夫沿门求代,彼皆不承,屡前屡止,之不行。方无可奈何,适有一少年悬剑箭至,促其速行,则南丹莫君所遣令箭送余者,始得复前。又北逾一岭,又北一里、饭于坳村。

里,峰石路甚崎嵚,其下峡中亦自南而北,又有一东来小凑合于其下而北去。又北行逾岭而下,则峡中汇,想即前之转而西也。渡之,循涧北行,有堰截涧中,故其东腹耳。共一里,又有小自西土峡来,合而东去。从其合仍渡而北,则东来大路复至是会,乃循之西北上岭。一里,逾土山隘,则北面石山屏立而东,路循南界土山西北行,两界之中复有田塍,东西开坞,有小界其中,亦东向去。又西二里余,坞南北山下俱有村,多瓦舍,曰栏路村今作拉大。

又西南坠,共二里,渡一涧,又西北行一里,始与东来大合。复西北逾岭三里,望北山石脊嵯峨,诸庐舍倚其上,而尚隔一壑。又西,大西去,由岐北转,从北山下东向行,一里,上抵飘渺村。其村倚山半,南向,东有尖峰,西有危崖斜骞冈上。村前平坠为壑,田陇盘错,自上望之,壑中诸陇皆四周环塍,下旋叠,极似堆漆雕纹。盖自蛮王峰西渡脊而北,至此皆西南都泥,壑皆耕犁无隙,居人亦甚稠,所称坪哨,亦一方之沃壤也。是晚,雨后即霁甚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