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三(4/7)

,东边崖壁上这片空隙可以居住,南边有大山横列,江水因此转向西流入峡谷,有条小河从东边峡谷流来注入江水,所以西崖南面,因江水限制而毫无余地;东崖南面,曲折弯转而有小土埂。渡过这条江,才知道步雄的地域,西南部沿着江流,其边界延伸得更远;南部抵达广南府,其边界是盘江,就是《一统志》所说的往东进入普安州境。〔步雄属于贵州省普安州。〕绕着往东北一共走三里,翻过岭头,岭就和南山分成南北两派。其中的峡谷又深又窄,是东西走向;道路顺着北边山岭的南面走,从西向东。又五里,北山忽然像被从中切断,如同深坑一样地往下陷落,山底有细流,顺着石底从北泻入南峡。道路于是转朝北下,经过悬空的岩石,穿越倾斜的山崖,下到石底。踩着细流稍稍往南,又顺着石缝攀援,登攀东边的山崖。从石底向北眺望,断崖从中剖开,对峙之间只能见到一线天,两边各耸起千仍高,丛林翠竹、云披雾绕,瀑布飞流、水花四溅,真是极其幽深险要的景观,异常罕见的狭窄之境。登上东崖后,又顺着北岭往东走。逐渐下五里,在坞中走了二里,于是道路南边又有山峰拔地而起,没有沿山坞向南延伸,而是突然穿向北边山坳。这时阵雨不时地下,路上没有行人。不久风紧雨急,山深路静,我们两人在其间甸甸而行,只觉得树影溪声,都有灵幻之气。又走二里,往东越过山脊,逐渐向南转,又翻越山冈而上,二里,一条岔道伸向东南,一条岔道一直向北,顾仆在前面朝东南快步走。在山丛中穿行二里,忽然看到数十家人居住在北山坞中,我感到有些奇怪,赶忙过去询问,原来大路还在北面的大山背后,这里是山中另一个聚落,居民都是锣锣。见有生人而无所适从,其中有懂汉语的,我询问这里的地名,叫坡头甸。询问去黄草坝路程,说还有五十里。又问走到北边大路有几里,说不到一里。原来坡头甸背后有大山,是北面排列最高的山,环抱着坡头甸往南延伸,如同与世隔绝、没有人烟之境。顺着村民指的路走,翻越到山岭西北侧,果然走一里就到了大路。于是顺着大路走,沿着大山往北攀登。直直上了一里,看到北面的山坞很深,很开阔,阴霆散开,树木稀少,每次停下来观看,只见坞中丛密的茅草遍布山谷,寂静无声,没有一片田地半间房屋。绕着大山往东走,又上了半里,忽然看见有峡谷往东坠延下去。稍向东南下半里,顺着大山的东南分支平走,又看见西边还有峡谷向南坠延下去,已经与大山东西两边隔陇了。从这时下坞登岭共十里,有两三家人住在北面冈上,此地名柳树。停下来烧水吃饭;而雨仍然不停,讯问去黄草坝,说到不了了,于是在柳树住宿。这里的人都讲汉语,不是锣锣。留我们住宿的老人姓陈,家里很穷却能厚待客人,一见面就点燃柴块以便烘烤湿淋淋的衣服。我洗去污泥然后烘烤。虽然吃饭无盐,睡卧无草,但十分愉快。

二十六日天一亮起床,烧火做饭。风中夹雾,天上飘雨,我便坐在火边,过了很久才出发。下坡后顺坞走,这座山坞仍然往西延伸下去。往东三里走完山坞,有条小河从北坞流来,横渡小河。又往东上坡,绕着岭坳转,五里,有块平地在北边坡下。从平地往东又走五里,翻越山冈而下,山坞忽然为东西走向,十分开阔。坞西南冈脊很平,但东北好像下坠很深;南边北边都是大山,但南边的山势尤为高大,高峻的山势不时从浓黑的云雾中显露出来。坞中没有大河,也没有田地居民,一眼望去,全被茂密的茅草充塞。路直直朝东延伸,有岔路往南延伸到深山中,顾仆在前走得很快,我紧跟他走。一里,往南走到坞边,快要登山坡往上走时,我觉得此路有误,又朝北返回原路,顺着大路往东走。披开茅草,踩着潮湿的路,三里,往东走完山坞。有座山峰矗立在坞东正中,坞顺东北边坠落而下,道路往东南边攀越而上。二里,往南穿过山腋。又往东走半里,越过其东边山坳,俯身看到东边的山向南延伸,山下是峡谷,峡中水声轰鸣,想来是向南流去。从岭上转朝南走,半里,越过其南边的山坳,又俯身看到西边的山向南延伸,山下是峡谷,峡中水声轰鸣,想来也是向南流去。大概其东边北边都是层层山峦夹着山谷,而这座山耸立在层峦夹谷之间。于是从其西顺着山岭南下,二里,有条小河从东边山崖向西边山谷横流,于是蹲在小河边,洗脚后吃饭。饭后,顺着坞边往南走。隔着山坞看到西边山峰树林高大,草丛蔓延,山峰被遮盖得毫无缝隙。往南走二里,即将走完山坞,听到伐木声,是选木材、砍柴火的人,从坞南逐渐向北而去。又往南走一里,下到坞中,这坞是延伸过来的山脊,不是很直很高,而且北面反而低下去。山脊南边的峡谷,往南延伸,十分狭窄,峡中全是种满庄稼的田地。从峡谷穿出来,就绕着一道沟壑走,沟中茂盛的庄稼成陇。有条小河从东北峡谷中流下来,南边有座尖峰突立在正中,河水沿尖峰西南边坠落下去,道路从尖峰东北边越岭。一里半穿越沟壑,一里半攀登山岭。又往东俯视,有峡谷往南伸下去,峡中水声很急。逐级沿石阶直下,一里抵达山坞底部,东峡谷的水流向西南,于是横渡过去。稍微偏南,又有一股东峡谷之水,从东向西流淌,又横渡过去,两股水最终合并向南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