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下山,还饭于店,而
倅回音不至。余遂曳杖
南门,转而西,半里抵塔下。大
东南由杨林去,余时
由兔儿关,乃西南行。一里,有追呼于后者,则
倅以回柬
程,命役追至,而程犹置旅寓中。因令顾仆返取,余从间
北向法界寺待之。法界寺者,在城西北五里,亦弥雄山东
之支,突为崇峰者也。路当从西门
,余时截冈逾陇,下度一竹坞,二里而北上山。蹑坡盘级而上,二里,逾一东下之脊,见北坞有山一支,自
下垂,而殿宇重叠,直自峰
与峰俱下。
嵩明正北由大山峡,竟日而通普岸、严章,为寻甸西境;正南隔嘉利泽,与罗峰公馆对,为杨林北境;正东为尧林山,踞河
之北,为下
之砥
;正西逾岭,为旧邵甸县。其北之梁王山,为老龙分支之
,领挈众山,为本州西境,与寻甸、富民、昆明分界者也。
《一统志》言,州治南有盟蛮台故址,昔汉人与乌、白蛮会盟之,而今改为嵩明焉。州城亦因山斜绕,门俱不正,其向与寻甸相似。
二十九日晨起,碧天如洗。亟饭。仍半里渡溪,蹑西坡而上。迤逦五里,逾冈脊,东望嘉利泽,犹在足下;西瞰粱王绝,反为近支所隐不可见,计其
,正当绝巚之东,此即其支冈也。冈
多中陷之坎,枯者成眢井,潴者成天池。
由寺前西南转竹箐中,随坳而南,一里,逾东南冈,向所来
,遂南下山。一里抵山下,有坞自西北来,即前岭
下瞰重壑之第一层也。由其南横度而西南,二里,过一村,村南始畦塍相属。随塍南下,西行畦中一里余,望见北冈垂尽
,石崖骈沓,其东村庐倚冈上,为灵云山;西有神宇临壑,是为白
庙。神宇之西有坞,自北山回环而成峡,有大溪自峡中东注而
,即前岭
遥瞰之第二层也。
其壑西南,始遥遇粱王最崇峰之下。
转而东,峰有元帝殿冠其
,门东向。
余叩毕,问所谓南京师者,仍不得也。先是从城中寺观觅之不得,有谓在法界者,故余复迂途至,而岂意终莫可踪迹乎。由殿前东向下,历级甚峻。半里得玉虚殿,亦东向,仍
也,两旁危箐回合,其境甚幽。再下,
天王殿。又下半里,有一庵当悬冈之中,
竹罨门,重泉夹谷,幽寂窈窕。
二十七日密云重布,虽不雨不雾,而街犹不可行。
是海与杨林共之,即《统志》所云嘉利泽也,以果
龙江及白
庙溪之
为源,而东北
河
,为北盘江之源者也。由中路再上,抵文庙后夹衢西
,与文庙前后并峙者,是为宗镜寺。
寺古而宏寂,踞蛇山之巅,今谓之黄龙山。山小而石骨棱棱,乃弥雄山东下之脉,起而中峙如锥,州城环之,为州治之后山者也。
昔多小黄蛇,故今以黄嵩明旧名嵩盟。
又一里,有大路自东北走西南,是为狗街州之
,
之北即为大一半村,
之南即为玉皇阁。
访南京师,已暂栖州城某寺。
行二里,过小一半村。
其徒初与余言,后遂忘之。南京僧号金山。余遂从大
,西南
州。二里,又有溪自西而东向注,其
小于果
之半而颇急,石卷桥跨之。越而西南行,泞陷殊甚。自翠峰小路来,虽久雨之后,而免陷淖之苦,以山径行人少也。一
大路,遂举步甚艰,所称“蜀
”,不在重崖而在康庄如此。又三里直抵西山下,转而西南,又一里而
嵩明之北门,稍转东而南停于州前旅舍。问南京僧,忘其寺名,无从觅也。
二十八日晨起,云犹郁
,惟东方已开。余令肆妇
炊,顾仆候
倅回书。余乃由州署西,践
径,北抵城隍庙,其东为察院。其中北向登山数级,右为文庙,左为明
堂、尊经阁。登阁,天
大霁,四山尽
,始全见海
之
当其前。
稍西北,盘冈一里,复西南下。一里,度中洼之底,复西北上,行山南岭坡间。二里,复西南下坞中。其坞自西北崇峰夹中来,中
余时观其挈领之势,遂取
焉。
嵩明中环海,田泽沃
。其西之邵甸,南之杨林,皆奥壤也,昔皆为县,而今省去。杨林当大
,今犹存所焉。
路有中盘坳中者,有直蹑峰者,余乃竟蹑其
,一里及之。
西望峰后,下有重壑,壑西北有遥巚最,如负扆挈领,拥列回环,瞻之甚近,余初以为嵩明之冠,而不知其即梁王之东面也。
余抱膝不下楼,作书与署印州同张,拒不收;又以一刺投州目,虽收而不即答。初是州使君为吾郡钮国藩,武
乡荐。余初
滇,已迁饶州别驾,至是东其辕及月矣。二倅cuì古时称副职皆南都人,余故以书为庚癸呼,乃张之扦戾牴lì牾而乖张乃尔,始悔弹铗
竽之拙也。是日买得一野凫fú野鸭,烹以为供。
惜皆闭,无一僧在。又下,始为法界正殿。先人殿后悬台之上,其殿颇整,有读书其中者,而主僧仍不在。乃下,礼佛正殿。甫毕,而顾仆亦从坞中上。东庑有僧
迎,询知南京师未尝至。而仰观日
,尚可行三十余里,遂询
于僧,更从北径为邵甸行。盖杨林为大
,最南而迂;兔儿为中
,最捷而坦;邵甸为北
,则近依梁王,最僻而险。
寺建于唐天祐中。
盖梁王东突,耸悬中霄,北分一支,东下为灵云峰,即白所倚;再北分一支,东峙为法界寺,法界北壑虽与梁王对夹,而灵云实中界焉,故梁王东麓之溪潆注,俱从此
也。其
与东山之
龙江相似,东西距州城远近亦相似也。溪无桥,涉之,即西上坡。始余屡讯途人,言渡溪而西,必宿大大村,村之东,皆层冈绝岭,漫无村居。
问:“去村若里?”曰:“三十。”余仰视日
,当已不及,而土人言不妨,速行可至。再问皆然。遂急趋登坡,一里,有负载而来者,再问之,曰:“无及矣。不如返宿为明晨计。”余随之还,仍渡溪,
白
庙。庙敝甚,不堪托宿。乃东过骈沓石崖,从村庐之后,问宿于灵云山僧。是庵名梵虚,僧虽不知禅诵,而接客有礼,得安寝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