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一里,有人在后面追赶呼叫,是管州目在回帖时备了财物送我,命令差役追到这里,而财物还放在旅店中。于是让顾仆返回去取财物,我从小路往北去法界寺等他。法界寺位于城西北五里处,那里也是弥雄山向东延伸的支脉,突起为高大的山峰。去法界寺的路应当从西门出城,我不时地穿越冈陇,往下经过一道竹林遍布的山坞,走二里就往北上山。顺着坡绕着阶梯往上走,二里,越过一道往东延伸的山梁,看到北坞中有一座山,从最高处往低处下垂,而佛殿庙宇层层叠起,一直从峰顶往下伸去。有顺坞中绕着山坳走的路,也有直达山顶的路,我于是就直登山顶,攀登一里到达。往西看山峰背后,下面有重叠的沟壑,沟壑西北远处有座最高的山峰,像背靠屏风朝见群臣的帝王一样率领群山,群山簇拥环列在它的周围,看起来离得很近,开始我以为是嵩明州的最高峰,却不知道原来它就是梁王山的东面。转向东,峰顶最高处有元帝殿,殿门朝东开。我进殿叩拜完毕,询间所听说的南京法师,仍然没有找到。在这之前我在城中的寺观里寻访而没有找到,有在法界寺的说法,所以我又绕路来法界寺,而哪里想到最终没有一个人知道法师的踪迹呢。从元帝殿前往东下,走过很陡的台阶。半里来到玉虚殿,殿门也是朝东,仍然是道教的庙宇,两旁陡峭的山著环绕聚合,环境非常幽静。再往下走,到天王殿。从天王殿出来又往下走半里,有一座寺庵位于陡冈之中,茂密的竹子掩映庵门,两股泉水夹在山谷中,幽静美好。可惜这些庙宇都是关门闭户,没有一个僧人在。又往下走,才是法界寺的正殿。我先进到正殿背后的高台上面,其殿很整齐,有人在殿中读书,但主持的僧人仍然不在。于是从高台下去,到正殿里拜佛。刚刚拜完,顾仆就从坞中上来了。东侧的房中有僧人出来迎接,询问后知道南京法师不曾来到法界寺。而抬头观看天色,还能走三十多里,于是向僧人询问道路,改从往北去邵甸的路走。因为从杨林所走是大路,最往南,因而绕路;从兔儿关走是正中的路,最近而且平坦;从邵甸走是北边的路,则靠近梁王山,最偏僻而且险阻难走。当时我想观看梁王山率领群山的气势,就选择走北道。
从法界寺前面往西南转进遍布竹林的山鲁中,顺着山坳往南走,一里,往东南翻过冈,走到先前过来的路上,于是往南下山。一里抵达山下,有道山坞从西北延伸过来,就是刚才从岭头往下看到的第一层重叠沟壑。顺山坞南部横穿过去然后往西南走,二里,经过一个村子,村南才有连接不断的畦田。跟着田埂往南下,在畦田中往西走一里多,看到北冈垂到底部的地方,石崖并列众多,其东面有个村子靠在冈上,叫灵云山;西面有间供奉神灵的房屋,面临沟壑,叫白马庙。白马庙西部有道山坞,沿着北面的山环绕过来而形成峡谷,有条大溪流从峡谷中往东流出去,是刚才在山顶远看的第二层沟壑。其壑西南端,才靠近远处梁王山最高的山峰下面。大概梁王山东部突起,高耸入云,北部分出一支脉,往东垂下去为灵云峰,是白马庙背靠的山;再往北分出一支脉,往东耸立为法界寺所坐落的山,法界寺北部的沟壑虽然夹在梁王山对面,而灵云峰其实位于中部,所以梁王山东麓萦绕的溪流,都是从这里流出去的。这溪流和东山的巨龙江相似,东西两边距离州城的远近也相似。溪流上没有桥,淌水过去,立即往西上坡。当初我多次问过路上遇到的人,说渡过溪流就往西走,一定得住在大大村,从大大村往东走,都是层叠的山冈和陡峭的山岭,四周没有村庄民居。我间:“距离大大村有多少里路?"’回答说:“三十里。”我抬头看天色,估计已经赶不到了,而当地人说不碍事,急行可以赶到。又问,都这样说。于是急急忙忙朝着坡上走,一里,有背着东西过来的人,我又向他问路,他说:“来不及了。不如返回去住下作明天早走的打算。”我跟着他往回走,仍然淌水过溪,进入白马庙。庙很破败,不能寄宿。于是往东经过并列着的众多石崖,顺着村子后面走,去灵云山僧人那里求宿。住宿的庙宇叫梵虚,僧人虽然不懂坐禅诵经,但接待客人很有礼貌,我们得以在庙中安睡。
二十九日早晨起来,碧空如洗。急忙吃饭。仍旧走半里淌水过溪,攀登西坡往上走。曲曲折折地走了五里,翻越冈脊,往东看嘉利泽,仍然在脚下;往西看梁王山最高峰,反而被近处的支脉所挡而不能看到,估计支脉的位置,正处在梁王山最高峰的东边,这里是支脉的分支山冈了。冈头上有很多下陷的坑穴,干的坑穴形成普井,积聚着水的形成天池。稍往西北绕冈走一里,又往西南下。一里,穿过中洼地的底部,又往西北上,在山南面的岭坡上行走。二里,又往西南下到坞中。这山坞从西北高峰的夹缝中伸来,坞中有股泉水流得很急,顺着山坞西边的山崖往东坠落下去,这是梁王山东南边的溪流。有条岔路直直从山坞以外的东南边伸过来,直直往西北梁王山东侧伸过去,这是从杨林所去普岸、严章的小路,我横穿小路往西走。半里,渡过西边的急流,又往西北攀着冈往上走,很陡。一里,爬到峰头,已经正正地处在梁王山的南面了。往西在岭头平平地走,一里,又往西下半里,坞中有条小溪,仍然是往东南流。一里穿出山坞,又往西上,翻过山岭。半里,又下。其岭南面、北面都高高耸起,高峰夹着它,水流已经往西南流,我以为越过岭脊了,顺着岭下一里,在峡谷中行走。转向南走一里,又有水流从西北流来,同样落到沟壑中往东流进嘉利泽,才知道先前翻过的、夹在高峰之中的岭脊,仍然是梁王山往南走向的余支脉。渡过水流,又往西北攀登陡峰而上,一里半,抵达峰顶,于是就处在梁王山的西南边了、这座山峰的西南部和南边延伸过来的主峰山脉之间,又夹着往东北伸到嘉利泽的坑;这座山峰的东北部和梁王山主峰之间,也环绕着往东延伸到嘉利泽的山谷。从山梁上平平往西走,一里多,走出西坳。半里,才看见从南边山延伸来的山脉,顺着这道山梁的西北部延伸下去,低伏之后又耸起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