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滇游徐霞客游记记十三(7/7)

中峰最高点之下,于是沿着中峰的东面山崖往西南上,一里半,这是乱石冈,于是登上峰崖,往下看南边峡谷底,就是从中越过的地方,峡谷中的水从这里往东西分流。沿岭崖最高处转向西下,山’路透巡曲折,下了四里,又顺冈上往西北走,忽然看见山冈左右又形成溪流而从两边夹着山冈,其溪流分成大小。在冈上平行二里,就顺冈边下,往西渡过大溪。从溪西上坡,逐渐转向北走,半里,顺北边的峡谷转西,就朝西坞走进去,于是溯西边过来的大溪北,沿着北山往西走。二里半,有村庄位于溪流南岸,傍靠着南山坡,北山到这里也向南突出,路就顺突出的峡谷延伸。于是蹲坐在峡谷中的石头上吃饭。又走一里,盘绕南边的山崖,顺山崖转西走。又一里,越过西坳,于是往西下坡。半里,到达坡的西麓,西面又敞开成山坞。半里,道路沿着溪北的山延伸,又有村庄傍靠在溪南山麓,和前面傍靠在溪南山坡的村子一样,都是所谓的“夷村”往西走三里,一条溪水从南边峡谷流来,道路也随之往南转。逐渐往下走,渡过从西边流来的小水,顺南坡往西上,二里越过坡坳,往西北下一里,下到壑谷中。其壑朝南,而大山环绕其北,又有小河往东南流,应当也是流入大溪,而大溪盘绕在东南边的峡谷中,看不见了。渡过小河,又往西上一里,穿出西坳,才看见西坞十分开阔,大溪贯穿坞中,从西往东流,流到所穿过的坳南,冲破峡壁向东流去,峡谷被山约束得十分狭隘,迂回曲折看不见溪水。往西下坡半里,抵达坞中,跟着溪流北面的山坞往西走,半里,经过一个小村庄,又往西走一里,忽然坞中田间有砖砌的街道,半里,绕过大村前面,又往西半里,抵达村庄旁边的新桥而止,这是大舌甸村。这里山坞顺溪水两岸开垦为田地,山坞环绕而田地开辟得很多;村庄靠山形成街道,村庄大而居家很古老,是李氏世代居住的地方。村后有一座山横拥在北面,又有一座山三座峰顺着往下延伸,斜斜地突起在西南面。有条小河从其峡谷中流出,沿村西往南流入大溪,有桥架在溪上,往西过桥,就沿着斜斜突起的南峰下面往西南走。二里,抵达南峰西垂,则大溪从南面直捣峰麓,于是越过拦河坝向东走。峰麓被水流冲刷,石崖狭窄陡峭,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。经过拦河坝的西面,上游停滞回旋,从南往北流,道路从其西转向南进入峡谷。又往南在峡谷中走了一里多,就有一座石桥,横跨在溪流的东西两边,这是独木桥。道路顺着桥西一直往南上坡;其过桥而往东的,是去省城的大路。这座桥从前用独木建造,如今改用石头建造,有碑文取名为摄云,但人们还是沿袭其旧名称呼。桥旁有一棵梅树,枝密而树干很古,瓣小而花朵很多,绿色的花蒂、红色的花蕾,傲寒怒放,耀人眼目,仿佛见到了我家乡的故人,不像在云南省城所见到的梅树,都是带叶的红花,完全丧失了梅花“雪满山中,月明林下”的意境。于是折下一枝梅,在桥头稍作休息。仍旧从桥西登上南坡,顺着坡往西转,原来这条溪流又从西坞流来,到这里转北越过石坝,这座坡位于溪流转弯处。坡南又敞开东西走向的大坞,溪流贯穿其中。道路从北崖溯溪流而上,顺北山往西行,一里,有一个村落傍靠在北山下,这是独木桥村。村中有一座寺庙,寺门向南,这里的村庄没有旅店,有个北京僧人在寺中接待众人,我子是进寺住宿。初八日‘早晨起来时很冷。顾仆又病着,我也被旅途所苦,只走子一里,就在水井屯寺中休息。初九日从寺中出发走一里半,经过口家庄。走半里,转向南走,半里,是仓屯桥。二里半,是泅峡口,转向西走五里,是王家桥。〔有条小河从北边流来。〕走五里,是孚众桥。〔有来自西北、西南的两条小河。〕往西上山,十里到达山脊。转南走半里,是庙山营。往西下半里,是庙前打哨。往西下二里,有岔路转向北坳。一里,又往西随着平峡往北走。二里,又往西下,二里,到峡谷底。往西平行一里半,又从峡谷中往北上。一里,转北坳往西走,又往北走半里,经过一道峡脊。又往北下半里,又往北越过一道峡谷底。又往西上坡,一里,转向北,又一里,转向西下,一里,到脊间,又往西走二里多,于是下脊。一里多,到达脊北,名小讫佬村。〔开始有田、有水池。〕又往西走四里,抵达西山下,有村庄。转南走一里,往西穿过一道小坳,又走半里,往西南经过新坝屯。又往西半里,过新坝桥‘又往西走一里,转向南,二里,绕西山嘴,转向西北走,一里多,进入大姚县东门。半里,经过县衙前。又往西南去旅店住下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