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三十二(7/7)

,又有一山支脉自西山突出来,横亘在它北面,所以路必须向东北从乌索桥到达热水塘,又向西北来到此地。此地正当尖山之北,它北面是西大山,渐渐低伏下去,中部往西后退,是滇滩关的山脉延伸而过之处;东大山一直往南绵亘,分支下坠向西窜,下冲为小山,横列在北方,那是松山坡,坡的北面,就是阿幸厂向北进去的峡谷。它的西北,高峰浮出于横向的山坡之上,就是阿幸厂、滇滩关之间,其间又隔着一座山峰,那是所谓的土瓜山了。在江东岸行一里,再折向东北一里,抵达东山侧旁之下。山峰成丛矗立之处,有两三家人紧靠东面的山坡居住,这是松山。从村前又往北一里,走上北山向西绵亘的山坡,一里登上坡脊。此脊正西与滇塘相对,有山坞往西盘绕,而江水流自北面横隔的山脊下,山脊好似一堵墙。溯江水往北上行,从脊上行二里,于是往西北下走。半里,有岩石屏风样向西立在峰头,这是土主碑,是神灵依托之处。从岩石西边顺山坡下走,涉过江水往西上山,是去滇滩关的路,已被茅草阻塞不通。唯有茶山的野人间或从此处出入,背负茶叶、黄蜡、红藤、飞松、黑鱼,与松山、固栋各地的人交换食盐布匹。中国也间或有出去的人,因为多被抢劫,不怎么愿去。这里的关口从前有人守卫,因为不能安居,大多逃走不愿居住,如今关口废弃田园荒芜,荒寂得成为狐狸野兔的巢穴了。此处的隘口也曲折平坦,不十分高险,距此地三里,望一望就知道它的形势了,就往北下坡。一条道从山坞间溯江东岸往北行,是过桥的捷径;一条道沿东面的山坡往北上坡,是投宿的地方。于是下坡半里,渡过东来的小涧,再走上东面的山坡,往北顺山坡行。

二里,有四五家人背靠东山居住,就是投宿的地方。姓王的房主人,夫妇都到山中伐树未归。我将向西过桥,望着西山下去投宿;听说此地江岸西边的房屋,是土舍居住的场所,都不接纳客人,接纳客人的只有东岸的王家客店。正犹豫间,一个在田中锄地的人,是王家的邻居,说他妻子也进山未归,不知可不可以慢慢等她。我于是回来在他门口等待。很久后妇人归来,为我汲水煮饭。此地名叫土瓜山,西面是滇滩关东北的高峰往南下延的支脉,东面是雅乌山正北高大横亘的山岭,中间夹成山坞,江水流贯其间;南面是土主碑所在横列的山冈自东往西前突,北面是土瓜山的东岭自西向东前突,中央隔成此处山坞,南边与松山坡隔开,北边与阿幸厂隔开,而在中央自成一处盒盖样的地形。原来滇滩关的土巡检从前是某姓人,已经绝嗣,今天是土著居民中称雄的,称做龙氏,与此地隔江相望,虽未授与职位,但俨然以土舍自居了。

二十六日凌晨起床吃饭,向下行走在田间,半里,抵达江岸。溯江往北行,有木桥跨到江西岸,过桥。再溯江西岸往北行,一里,向北上坡。半里,折向东,绕过那向东突的山嘴。半里,又转向北,从坡上行。往西沿山腰走,往东俯瞰江流,坞底到了此地,便束拢成为峡谷。隔着峡谷远望东山的石崖,崩裂的岩石凌空,高峻地向上拥立,峡中之水,自北边的阿幸厂北面的姊妹山发源往南下流,向南流向乌索后成为固栋的西江。东西两列山,从姊妹山分支:往西下延隆起成为滇滩关东北的山峰,而后下延为土瓜山;向东下延隆起成为阿幸厂的东山,而后往南连接到雅乌山。东山之东,北边是明光,南边是南香甸,但只是此山险峻隔绝,道路狭窄,难以翻越,故而走路的人避开它。从西坡往北行五里,略下走,有小涧自西流向东,涉过小涧往北上走,从这里起屡次上登东突的山坡,两次渡过东流的山涧。八里,西面的平地稍变开阔,然而向北望姊妹山,反而茫然不可见。又向北二里,绕过西山的山嘴,这才重新见到姊妹山斜靠在北方,而前方壑谷之下,炉烟氮氯,厂房就在那里了。于是五里后走到厂区。厂区皆是茅屋,有大炉、小炉。所炼的矿石是紫色的巨块,如朱砂的形状。有一个某姓的人,正将开炉,见到我就留我在他屋中吃饭。谈起此地北面的姊妹山后面,就是野人出没之地,荒漠无人居住,而且这一带时常被野人骚扰,每到凌晨越过山警来到,虽不满四五十人,可毒箭非常毒,中箭的人没有不死的。他的妻子与儿子,全死在此地,现葬在山前。姊妹山出产斑竹,在北边距此地三十里,可以一眼望尽,不必登。明光越过峻岭,在东面离此地四十里,但小径狭窄无人行走,担心山警幽深藤蔓密蔽,也不可行。于是只好出来,仍旧二十里走下土瓜山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