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三十三(7/7)

,有房屋建在竹林中的,这是苦竹冈。越到南面下走,共一里,又穿越山坞向南上走,于是从坡上往南行。二里,江水沿西峰的山嘴曲向东南,这才乘船渡到江西岸,顺西山往南行。一里,坡尾向东掉过去,路也顺着往东走。向南翻越山坡一里,有一两家人背靠山坡向北居住,由村东再向南上走一里,便越过这里向东下延的山脊。往南行走在脊上二里,再稍下走,有条小峡谷自西往东延,此峡非常狭窄,峡中有小溪,冲捣着坑谷往东流出去。于是下山半里,稍向西转,迎着水流行走在峡谷中,有数家人依傍在峡谷北边,这是曲石。而峡谷之西,峡内反而开阔成为山坞,也有村庄房屋依傍在坞中,就是峡中溪水流来之处了。于是向南横截峡中的溪流,又上坡,行走在坡上二里,有村庄位于路左,也是曲石的村舍。又往南三里,就顺山坡往西转,这才见坡南的山坞非常开阔,水流向东流贯山坞,是固栋的东、西二江合流后与顺江、响水沟诸条水流一同向东流出去的水流。沿此坡稍往北流,马上与界头、瓦甸的江水合流,这是龙川江的上游,大概是在曲除相会的江。固栋的江东山,山脊自石洞往南延伸,也是中央在曲除到头的山。我先自固栋经过它的西边,又从阳桥的东岭翻越过它的北面,又从瓦甸远望过它的东面,又从灰窑厂、曲石转过它的南边,江流夹住它的三方,而我走路周遍了它的四隅了。往西行一里,又向南陡峻地下走一里,到达坞底,有桥跨在江上,也是铁索交相连接而桥上盖了亭子的桥,这是曲石桥。据《一统志》,龙川江上有藤桥两座,其中一座在回石。考察沿江上下,无回石的地名,那它就是曲石的误写吗?难道此桥从前是藤条悬成的,而后来改建成铁索桥吗?

于是从江南岸上坡,向西由峡上走。二里多,再向南登岭,二里多,登上岭头。有三四家人正当岭头居住,这是酒店,以卖酒得名。吃饭后上路,沿山岭向东南下走二里,稍向西转,再往南行走在坡上。又是二里稍下行,越过一处山坞后上走。又向南二里,走过陈挥使庄。又往南顺峡中行,二里,有条土陇环绕过前边的峡谷自西边折来,有岔路一直往南登上那条土陇,我于是跟随众人从峡中往西行。半里,渐渐向西上坡,又半里,折向南上登,又走半里,向南登上陇脊,开始翻越往东延伸的山脉。在这里往南望去,见前方的壑谷十分开阔,一直往南与罗生山相对,其中形成的山坞非常远,州城隐隐约约在三十里开外,东面的球玲山,也可全部看见,唯有西边的宝峰,还有西北的集鹰山,皆被宠岌山往南下延的支脉遮住了,不能看见。我先一步鼓足勇气独自上走,盘腿在草上坐下。很久,后边走路的人来到,说此地前面有强盗,从东面山峡中.出来,拦路抢劫,催促我一同快步往南下山。望东方层层山峡重重山峦,似乎有探寻幽境的路径,但路上走的人唯恐不快些离开。下山二里,望见有澄澈的碧波汇积在山麓,我以为就是上干峨的清海子了。又陡峻地下行二里,有村庄房屋位于海子的北岸,竹丛小径,枝叶扶疏,层层山峦环绕在村后,清澄的水潭映照在村前。路转过村子的东北隅,有小溪自峡中往下流注,有卖酒人的房屋正当小溪下边。进屋稍作休息,把背着的木胆浸泡在峡中流注的泉水中,并且询间此处海子是否就是上干峨的澄镜池?那人漫不经心地应着,只说海子中有鱼,有人泛舟捕鱼,因为此时插秧,只用来供餐,来不及拿去卖。不过我回忆志书所说,下海子的鱼可以捕,上海子的鱼不能捕,难道是志书上的话今天不灵验了吗?沿海子东边陡峻的山麓行二里,到达海子南岸的水边,遇上耕田的人,再询问他。才知道此处是下海子,所说的上海子澄镜池的地方,还在村东北的重重山岭之上,由此上走五里才能走到那里。我不能由那里走。向南二里,越过一条山涧,有个村庄竹林连片十分幽深,这是中干峨村。由村南又往南下走三里,这里的村子竹丛居屋交相掩映得更远,这是下干峨村。到这里,东面山坡之下,拓展为深深的山坞,而溪流向南流贯。由这里从村南稍往西,立即转向南,顺山坡上行。一里,渐往南下走,俯瞰坞中的溪流,已有撑小船漂浮的人。随即往南行二里,有一二家人依傍着山坡下的山湾里居住,与下干峨南北远远相对。从此向东顺山坡上走半里,于是上登山坡走向东突的山嘴。从它上边往南转,就见东突的山嘴之下,那山崖非常陡峻,又有数十家人背靠山麓居住,竹丛树林蒙蒙茸茸,俯瞰过去好似不能窥见的样子。向南半里,稍向西再转向南,半里,山崖下的居屋完后,忽然见一条大溪向东流横在前方,是透过山崖从石穴中流出来的水流。山崖高峻无路下坠,沿着崖端往南行半里,略下走,见有小径沿坡麓下走,就命令顾仆在路旁守木胆,我拄着拐杖坠下山麓沿山崖往北转。又走半里,投身丛林中,就见那下边石穴中流水交错流淌,当地人用石堤拦水往北流注。石堤之上,水流漾回成潭,深达四五尺;石堤之下,喷入壑谷成为溪流,宽处几乎达于四五丈。泉水溢出之处,全是从树根石眼缠绕之中渗出,阴凉森然沁人心骨。捧了水饮,透彻肺腑,后悔不带来木胆投入水中浸泡一下。既而仍向南沿山崖的山麓走,半里,到顾奴等候之处,取木胆扛着上路。又向南下坡二里,有数家人位于坡之东,指点我向东过桥走。此桥呈东西向跨在干峨下游的溪上,是志书所谓的马场河。过到桥东,立即向东南穿越在田野间,三里,到达东山下,又有溪水自东流向西,有桥呈南北向跨在溪上,这是迎凤桥,是因为它西边有飞凤山。桥下的溪水就是从东南的赤土坡流出来的,往北流到罗武塘,流出马邑村,向西流经此地后与马场河合流。过桥就直接向南赶路。二里,再向南越过一座桥,桥下的水如线一样将要断绝,这是黄坡泉向北流后往西转的水流。又向南一里,又向南越过一座桥,桥下的水也将断绝,这是饮马河向北流后往西转的水流。又往南一里,进入腾越州北门。行走在城中二里,出了南门。城中无集市店铺,不如南关外那样喧闹繁华。抵达寓所已是下午了。(下缺)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