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滇游徐霞客游记记三十六(2/6)

一土人老而解事,知余志在山,曰:“是将求落,非

余随其指,先正东寻天生桥。

二里,至横峡南岭之寨,将由南岭大路东。再执途人问之,始知即前平底峡中东上之坡,是为天生桥,逾之即为枯柯者。余乃不复,将南趋落寨。

初三日雨潺潺不止。饭而登途,稍霁。复南下坑底,半里,渡坑涧。复东南上坡,一里余,得北来大路,随之南行冈脊三里。其冈在垂坞中,遂随之下一里,南行坞中。其中有小唧唧,乃穿壑西南,近笔架东北之麓,合北来沈庄,同东而绕于闪太史墓前者也。路又南一里,逾一小坳。一里稍下,遂沿坞东行,其坞始豁而东向去,从其西南濒笔架山之北冈,亦随之东折。一里余,逾一小冈而下,即闪墓之虎砂也。北望有茔当中坡之嘴,乃涉壑而登之,即闪太史夫人氏之冢,太翁所择而窆biǎn埋葬者,已十余年矣。其脉西北自昨所度沈家庄东岐之脊东南下,又峙为一山下坠。

已暮,投之宿,遂西南下一里余,及坑底。

余乃以石块掷之,久而硿然,若数十丈不止。然有声如止底,有声如投中,固知其下有而又不尽也。南眺,其坑亦南夹,不知穷极,然或或洼,底亦无有平准。乃从旧路北半里,复随大路行峡底半里,复随北岭小径二里,西抵闻,其坡在闪墓正东。二里,逾横峡而南,有寨数家,乃西通山窠,南通落寨总,大路自山窠走天生桥,枯柯、顺宁,即从此寨沿南岭而者。余时尚不知所岭即天生桥也,惟亟西下绝壑,视西来腾跃之。一里,抵壑之悬绝,则忽透石下坠。其石皆磊落倚伏,故从西来,掏空披障而投之,当亦东合天生桥之下者也。其即沈家庄西北岭坳诸,环闪墓、闪庄之前,又东盘冈嘴,始北曲而东于此。此所谓小落坑也,即土人所谓近者,余求之而不得,不意过而遇之。

时已过午,遂南越一冈,又西下一里,仍南渡其曲,复西逾坡,一里再至闪庄。余令顾餐饭。既毕,而其守者一人归,觅匙钥不得,乃开其外门而拜于,始询所为天生桥、落。乃知落有二,小者近,即先所遇者,为本坞之;大者远,在东南十里之外,乃山窠南所经,为合郡近城诸

遍叩寨中儸儸,终无解语者。遂从东岭西南下,仍抵洼潭之东,得南趋之,乃随之循东岭而南。二里,见有峡东自屏山下陷,峡中无声甚沸。乃下,见有西自壑底,反东向腾跃,而不见下,心奇之而不能解。乃先溯旱峡遵北岭东,二里抵下陷,见石崖骈列,中夹平底。半里,峡分两岐:一北向者,峡双骈而底甚平,中无滴,如扶堑而,而竟无路影;一南向者,东甚雄,峡底稍隆起,而与路影亦俱绝。路则直东蹑岭而上,余意在穷崖、不在陟岵hù有草木的山,乃先趋北向峡中。

底平若嵌,若鸿沟之界,而中俱茅,一里未有穷极。复转,再趋南向峡中,披茅而。半里,东崖突耸,路辄缘西崖上。俯瞰峡中,其南忽平坠而下,嵌数丈。东崖特耸之下,有岈然,西向而辟于坑底。路亦从西崖陡下坑中,遂伏莽而数丈,阔止丈余,痕尚,乃自外中者。时雨甫过,坑源不长,已涸而无二丈,中忽暗然下坠,其不测。

峡下,一里,涉之。又东循北山一里余,过一脊坳。又西稍降一里,始见东山渐豁。山冈向东南下,中路因之;又一岐东北分趋瓦渡;又一岐西南下坑,坑中始闻声。有三四家倚西山崖下,是为沈家庄,其下有田塍当坑底焉。

又知天生桥非桥也,即大落潜行,而路乃逾山陟之,其山即在正东二里外。

虎砂上有松一圆独耸,余意亦当去之。其庄即在龙砂东坡上,又隔一小坞,亦有细唧唧,南注外堂东下之。从墓又东半里,逾小抵庄。庄房当村庐之西,其门南向。前三楹即停太翁之柩者,钥之未启;后为庐居,西三楹差可憩。时守者他,止幼童在。

自西而东者为虎砂,即来所再逾者;自东而南为龙砂,即庄居外倚者,而悬其中,东南向。外堂即向东之坞,横其前,而内堂即涉壑而登者,第少促而峻泻。当横筑一堤,亘两砂间,而中蓄池,方成全局。

渡小,西南半里,投宿村家,暮雨适来。

余待久之,令其启钥,叩太翁灵几,不得。遂从村东问所谓落坑者,其言或远或近,不可方。有指在东北隅者,趋之。逾冈脊而北,二里余,得一中洼之潭,有嵌其底,四面皆,周遭大百亩,而无从。从洼上循其北而东上坡,又里余而得儸儸寨,数十家分踞山。其岭亦从北而亘南,东南接天生桥者,为闪庄东障之山。余时不知其为天生桥,但求落坑而不得,惟望闪庄正东,其山屏起下陷,如有,意此中必有奇胜,然已随土人之指逾其北矣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