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滇游徐霞客游记记四十二(5/7)

枯河流到云州旧城西边;又与第六重山沿澜沧江南岸的山脊,在东面夹住顺宁河流到云州旧城东面;从此往南延伸,向西南纤曲,折向东南下延,往东突为顺宁府城,又向东南在云州旧城到了尽头。由哨门向南稍下走,就听见潺潺的水声,从西南峡中涌流而下,立即向东北坠入坑谷流去,而路从它的南边向东下行,仍然有相夹的沟槽。坠入沟槽中走二里多,出了沟槽,往东前行在冈脊上,在此处见北边壑谷的北面,就是澜沧江南岸的山,纤绕到东面向南环抱,是主脊东面的第六条支脉,屏风样横亘在顺宁河的东面,今夭称之为东山,也就是志书所称的某某山了。此条山脊往南到云州向西南前突的,在新城西边到了尽头;山脉由东北茅家哨往南延伸的,在云州旧城两条水流合流后向东下流进澜沧江之处到了尽头。南面壑谷之南,便就是此条白沙脊往南延伸后向东转,成为主脊东面的第五条支脉,屏风样横亘在顺宁府城之西,今天称之为西山,就是志书所称的某某山了。两条山脉夹住山坞往东南延去,而顺宁府城雄踞在坞中的西山下;往西北绕过东山的山坳,是从三台山渡江的大道;东南方山坞尽头的空隙,便是云州在那里了。这是这一条平川的大概形势,可川中倾斜不平,不如永昌、腾越那样平展。从山冈上平缓前行二里,又稍下走一里,前方有一座山峰在道路中央突起,穿过峰上的山坳上走,约一里,有一二家人紧靠在坡东,这是望城关,是从东南方的壑谷中便能望见府城的缘故。从此又透邀下坡,十里,抵达坡下。向东走上大路,两次越过小桥,上了一道坡,约二里,走入府城新城的北门。向南经过府衙门前,稍稍转到东街,就有集市店铺在这里了。又往南越过一条坡,走出南门,半里后进入龙泉寺,寺门也是向东。此地名为旧城,可实际上无城。此时寺中开堂讲经刚完,僧俗扰扰攘攘,我进寺时恰好赶上寺中施斋,便饱餐斋饭后停放担子住在寺内。

初八日清晨起床,从殿后的静室去叩见讲经的法师,正遇上他入定打禅,未见面便出来了。我此时打算赶去云州,云州有路可到达蒙化。考虑从此地前去,雇脚夫还很难,不如仍返回顺宁,可省去两天的负重。于是把行李寄存给住持禅师达周,拿着轻装同仆人上路。达周禅师挽留等着吃了饭。上午,才出到寺前,向东顺小溪下到平川中。一里,越过一座亭桥,沿东面一列山的山麓往南行。三里,慢慢上登一条西突的山坡,村庄房屋夹道,有个普光寺傍着东山面向西。又向东南半里,下涉一条小山涧,仍向南上坡,居民房屋不断。继而那山向东夹立而入,又有小溪自东面壑谷中流来,渡过小溪。又往东南翻越一坡,共五里,就见大溪的水自西向东折,有座亭桥〔名叫归化桥。〕跨在水上,溪水浩浩荡荡。由桥南走一里多,渐渐向西南上登东突的山坡。上爬一里,村庄房屋夹道。紧靠西山向东处,有长长的瓦窑高高依傍着西坡,东边往下而西边上伸,这是瓦罐窑。由它的南边再翻越东突的山脊一里多,向东南走下往东出去的山峡一里,又向东南上登,沿西面一列山的山麓往南行。两次上爬两次下走,五里,有一二家人紧靠东突的山坡,坡上有一片小水池,这是鸭子塘。又往东南五里,冈头有村子,背靠西冈面向东,这是象庄,此地是未改设流官时土人酋长猛廷瑞养象的处所。由村南稍往下折,一里,渡过一条山涧。此涧高悬在山冈上向东下流,冈边的西山环绕成峡谷。再向东南上登二里,越过那东突的山冈。绕着它往西南下走,二里,抵达西边的山坳下。转弯沿南冈向东上走,绕过山嘴往南走,六里,有牌坊紧靠在路左,牌坊上边有村庄,叫安乐村。又向东南四里,稍下走,有村庄背靠西坡面向东,这是鹿塘。自从在归化桥渡到溪右,沿西面一列山行,它南边的支峰向东突,溪流盘绕在山峡中;来到鹿塘,山下的壑谷稍稍回绕开阔些,田地更多,村庄房屋高踞在东西两面山上十分繁荣,而西坡的鹿塘尤其繁盛。此时才到下午,前方无住宿的客店,就住在客店楼上写日记。

初九日黎明,吃饭后上路。仍沿西面一列山往南行,八里,西面一列山忽然向东横突,大溪于是向东北折入山峡,有小溪自西南的山侧流来会合。于是离开大溪,溯小溪往南半里,向东越过小溪上的石桥,又向南半里,有个三四家人的村庄紧靠南山东面的山坳。由南山登西边的山坳上走,一里,往南越过东突的山脊,有三间茅屋高踞在山脊上,这是把边关,有两三家人傍关口居住,这就是西山向东突的山脊,而溪流则绕到它的东峡往南流。由关南下到峡中,半里,穿出峡谷,仍沿西山行,再次望见东方溪流自它的东边冲破峡谷向南流出去。又下走一里,溪流自西南流来,路向东南登临到溪上。两次绕过向西弯曲的山峡,又稍上走,共一里,有村庄高踞在路右的山冈上。又向南一里,稍下走,再绕过西面的山湾,往南越过小石山往东延伸的山脊,于是向东南行走在坡上的田野间。一里多,又渐渐登上东突的山坡,向东南绕过山嘴。一里多,路分为两条岔路,一条向东南下到峡中的,是从渡溪前去新城的路,一条往西南沿山岭走的,是翁溪前往旧城的路,原来去新城的路由溪东的峡中行,去旧城的路由溪西的山崖半腰上走。此时峡中溪上的桥已被上涨的流水冲去,必须由翁溪涉溪水渡过去,可水急难涉,不如由旧城东北过桥,绕道到新城,虽然绕十里路,但免去了徒步涉水的艰难了。此时听说杨知州大人已入任帘官去了,闪知愿的信也不必投递了,正可从旧城走兼收两地的景色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