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值得观赏,到春冬两季便没有水,这就是您为什么昔日没有听说的原因了。”老和尚拉着我的衣服挽留我等待沏茶,我急于去观看瀑布,和尚便在前边为我领路。向西下走陡峻的石阶半里,沿石阶越到山湾的西边,有小溪垂在山崖前下坠成为壑谷,而路径由它上边向南盘绕而下。又走半里,马上望见壑谷东面危崖弯曲上耸,危崖上一条瀑布垂空倒入峡中,远远地飞溅喷泻,下达壑谷底,高百多丈,山风飘飘,石崖朦胧,烟云浮动。水势虽然小于玉龙阁前边峡口的瀑布,但峡口向内嵌在两面山崖的侧旁,观看的人不能面对山峡直视,而要在旁边斜视倒着下瞰,不能完整看到它的全貌;这个瀑布高高飞泻在弯隆的山崖头上,观看的人隔着峡谷平视作揖,而且从顶到脚,没有遗漏。所以它那跌宕的气势,飘摇的形态,弯弯转转好似有余,腾跃的气势好像不够,是散碎在虚空中的粉末,是在掌上的串珠,彩虹般的裙裳在飘舞,而山石间充满灵气,遮掩着鱿人织成的丝绢而丰姿神韵独特迥异,不经由此地几乎错失山中的第一胜景了!
由对面的峡上再绕过西边的山嘴,进入野和的静室。门内有三间屋子十分清爽,两旁相夹的屋子也幽静整洁。静室的门朝向东南,把九重崖作为龙,就把此处支脉的旎檀岭作为虎,它前方近处的山全都低伏着;而远山又把宾川的东山及梁王山作为龙虎,中央益加开阔平展,前方没有障碍,直达小云南释东面的水盘岭诸山。大体上鸡足山诸寺院及静室全是向南,以东西两条支脉作为龙虎,而西面支脉的南边,有香木坪山最高而且向前环绕,也是虎翼,所以借此成为胜地的原因是这一点,把它视为崇山峻岭的也是这一点;独有此处静室的坐向,与诸寺不同,而且此山也隐伏着看不见,其他地方不可能这样。野和是克新的徒弟,还住在寂光寺,让他徒弟知空住在此处。知空年轻文雅,作的诗虽不工整,但兴趣十分大,把他师叔见晓寄赠的诗拿给我看,连同他自己的诗稿请我指正,并且准备了饭食。〔见晓法名叫读彻,另一个法号叫苍雪,离山二十年,在我家乡的中峰,被文湛持所推重,诗文都清雅。〕询问克新从前居住的寺院,还在西边一里,但克新也在寂光寺。于是不向西走,再从瀑布上方,向东绕到望台之南。二里多,从望台的东侧见到一处静室,那僧人是一宗,知已到了狮子林的西境了。静室之东,有水喷泻在小峡中,往南下涉水流。又向东就是体极的静室,它上方是标月的静室。那峡中喷泻的小溪,就是下流成为兰那寺东边山涧的溪水,这里是它的源头。这里的山距大山脊已不十分远,可山崖间无路,道路可由望台上走,到了此地已越过中间支峰的峰顶而迎接东面的支峰了。
由此往东走半里,进入白云的静室,这里是念佛堂。白云不在。观看这里的灵泉,不从峡中流出却从山脊上流出,不从山崖外边流出去却在石崖中涌出,不从孔洞中流出却从洞穴顶部溢出,泉水高悬,似应有流来的地方却不见,水流下坠,从不必借助于灌注输运但不会枯竭,有这样的泉水啊,佛教的神异在这里得到证实了。为何从前不就流出来,却必定要等到建了寺庵之后,为何后来不中止,而独擅诸处水源的先河,说它不是“功德水”行吗?把它与万佛阁岩石下的积水洞穴比较,天地之别了。又向东一里,进入野愚的静室,这是大静室。深谈了半晌。往西南下走一里,在影空的静室吃饭。与他相别已半年,一见面互相握住手臂,于是吃饭后离开。从它的西峡下走半里,来到兰宗的静室。狮子林中间的山脊,自念佛堂居中下垂,中间是影空、下边是兰宗两个和尚的静室,而其中突起一座石崖隔开了它们,一个静室盘踞在石崖顶端,一个静室紧靠在石崖脚下,石崖两侧都有深坠的峡谷环绕着它。石崖呈东西向屹立在峡谷中,往南围拥如同屏风。东边屏风之上,有水从上面下坠,洒在空中落下来,罩在下嵌的石壁之外,这便是水帘。西边如屏风的崖石旁,有色彩向四旁映照,如用粉抹成金色,光彩焕然地在层层山崖之上,这是翠壁。水帘之下,树全是侧倒着的,有的斜举如同鸟翅,有的横卧如虬龙,更有树体侧着横长的。各地的树枝干都是圆的,可此处唯独是扁的,各处的树木都是直长的,但此地唯独是横的,也是一处奇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