②四众:比丘、比丘尼、优婆、优婆夷。
:“我的老师是曹溪六祖。”智隍问:“六祖以什么为禅定?”玄策说:“我的师傅所讲的禅定,是妙不可言的圆寂境界,本和应用
合为一,五
(
、受、想、行、识)本来是空无一
的,六尘(
、声、香、味、
、法)也并非真正存有,所以没有
定和
定的区别,也没有神定和神
的区别。禅的本
是不执著,不对禅定着意
或者离开。禅的本
是不生不灭,并不执著要产生禅思冥想,而是心如虚空,但也没有对虚空作度量的标准。”智隍听了以后,就直接前来参见慧能大师。大师问他:“仁者从哪儿来?”智隍讲述了与玄策相会的情况。大师说:“正像玄策说的,你只要心如虚空,又不着意于追求空的意识,那就能自在应对运用而通灵无所障碍,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能无所用心,无论是凡俗人还是圣人的情
都忘掉,主观和客观的差异都消除,这样你的本
和表相没有区别,你就无时无刻不在
定了。”智隍听了以后获得大觉悟,超越了二十年的刻意修行,不再执著了。那一天夜里河北地区的士
和百姓都听见天空中有声音说:“智隍禅师今天悟
了。”智隍后来拜辞大师,返回河北,弘扬禅学,教化僧俗四众弟
。有一个僧人问慧能大师说:“黄梅五祖的真谛,谁获得传授了?”大师回答:“能领悟佛法的人得到了。”僧人又问:“和尚你得到了吗?”大师回答:“我没有领悟佛法。”慧能大师有一天要洗涤一下五祖传授的袈裟,因为附近没有清洁的泉
,就走到寺庙后边五里远的地方,看见那里山林郁郁葱葱,有祥瑞的云气在盘旋,大师就举起锡杖往地面上用力一戳,泉
立刻在杖下
涌
来,汇集成一个池塘,大师就以膝跪地,在
边石上洗涤袈裟。忽然来了一个僧人向大师行礼,自称名叫方辩,是西蜀地方的人,不久前在南天竺国遇见了达
大师,嘱咐他赶快到唐朝国土来,说我传给大伽叶的正宗佛法和佛衣,现在已经传到第六代了,传人在韶州的曹溪,你可以去瞻仰礼拜。方辩远
而来,希望见一下初祖大师传下来的衣钵。慧能大师就给他看,然后问方辩主要
什么事。方辩说:“我会塑像。”大师严肃地说:“你试着给我塑一尊像看看。”方辩一时回答不上来。过了几天,塑成了一尊慧能肖像,
七寸,惟妙惟肖。大师笑着说:“你只懂得塑像的
理,却不懂佛
。”大师用手抚
方辩的
说:“你将永远享受人间和天上的福田。”大师把袈裟送给了方辩作为酬谢。方辩把袈裟分成三截,一截披到塑成的慧能像上,一截自己保留,还有一截用棕叶包好埋在地里。并发誓说:“后世谁能得到这一块法衣,那就是我投胎再生,那时我将在这里重新修建佛殿,并
住持。”有一个僧人举
卧
禅师的一篇偈语说:“卧
有伎俩,能断百思想。对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长。”慧能大师听了以后说:“这篇偈语还没有明白自己的佛
,如果照它来修行,那是给自己的佛
加上了束缚。”于是,大师也作了一篇偈语:“慧能没伎俩,不断百思想。对境心数起,菩提作么长?”
①河朔:河北一带。
注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