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君正(2/2)

励其奋勉。第三年要使民富足是要废除山泽之禁及关市场的征税。第四年要想有效地发号令,就要以什伍连坐的方式将人们组织起来,并挑选人才去理他们,使贤与不贤的人各有等差。第五年以法律治理百姓,有罪必罚,不可姑息。第六年百姓有了敬畏心理便不敢再去犯刑罚。到了第七年便可以率民征并战胜敌,这是因为百姓会死效力。

若号令传下,百姓必应声集结而上合君意,齐心一致,上下同心同德,民无异心,这样就可以据国防守或兵征战了。号令发,百姓必定执行,这是因为服从命令已经养成习惯。百姓争相劝勉,这是因为君主施的缘故。召之应战,或令之务农,民皆听命,这是君主遵循天时的缘故。人民受赏不德,受罚不怨,这是因为赏罚得当的缘故贵贱有区别,贤与不贤能就会分等级来。衣服制度都有一定的规格不能僭越,这是因为它标志着人们的份等级。国家没有了盗贼,诈虚伪之心不生,民无邪念,这是由于百姓富足且刑罚律令得到了决的执行。以充足的国力据国防守,国家就不会被攻取,而国力不足却要先攻他国。结果反而是自取灭亡。

法度,是至为公正的。以法度来治理国家,而不能任意妄为。创制法度,不能变化不一。依法办事,公正无私,赏罚分明便能取信于民,这是治理天下的大所在。省去烦琐的政事,有节度地征收赋敛,不侵占百姓的农时,国家的政治才能安定。君主如果没有像父母一样的严威慈,就不能使民有效地为之效力。君主若备了待民如的德行,便是德如天地一样广大。如果赏罚相济,恩威并施,那么万事都可以成功。如果能广招天下骁健之士,那么就如同有了最好的防御武,懂得了实行文武共举之,那么天下就都会归顺了。发号施令能够合于民心,人民才能自觉地听从命令。君主如能德施天下,秉公执法,那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护。

使用土地的本在于因地制宜,恰当的植适于该地生长的农作。适宜农作生长的关键还在于准确地掌握耕的时间和季节,准确地掌握农时,还在于如何使用百姓,使用百姓的关键在于使其各自尽力其事。使用民力的关键在于适度。要了解土地适宜于植什么,并且据时令来植五谷,适度地使用民力,就能有效地创造财富,赋敛适度,则人民富足。人民富足,则懂得政教廉耻。廉耻观念形成,就使得百姓习惯于服从命令并且不敢犯刑罚。百姓习惯于听令,又不敢犯刑罚,这便是守国则牢,伐国则胜的原理所在。

天下诸国或亡或存决定于天时,国家万事或成或败决定于国政。因此对于天使存之国,要顺应天意去联合保护它,这被称之为“文”,而对于天使亡之国,要顺应天意去讨伐兼并它,这就被称为“武”,文武并举,开下各国就会无不顺从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