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情一旦发展到满盈极盛就会走向反面——毁败就会到来;人如过度骄横志满也会走向反面——危殆上临
;众
过分生长而超
准限——离死灭就不远了。上述三事都是其自
的运动已经超
了正常的准度,如此而
成其事功是绝对办不到的;非但如此,尚有祸患随之。刚
有力却表现为虚弱无能可以生存,虚弱无能却显示为刚
有力必定败亡。尊崇柔弱的会得吉而存,追求
刚的将得祸而亡。诺,表示的是应允;已,表示的是拒绝。已经承诺了却失信,这即是认识的最大迷惑。已经承诺了就必定守信,这就是所谓合于准度。
之间,而没有人知它是怎样的称呼。因为人们不能完全认识“
”,所以违反常规的事情时有发生;不能认识“
”,悖逆之事因之而起,刑罚的滥施也由此产生。其结果自然是自取其祸。维护悖逆,损害顺正,离散亲族而破坏
本,攻伐盟友而毁其依托。上述诸“逆”其结果必然是一切混
而最终一事无成。
理天下万事,首先要审查它们的名称。名理的
义包括在行事上要因名知实,因实察理和在理论方法上把握其内在的实质这样的双重
义。
到了这一
,便可以辨明是非,正确的可以给人带来福吉,错误的就可以带来灾害。名理确定了是非的分际,然后用法度去裁决;观照事
时采取虚静审慎的态度,
理这些问题时再以法度为依据。在
理
事
时,要把审察名理所得的结论贯穿于全过程,这就称之为“究理”只有依法办事而不偏执一己之私,方能认识天
而不迷惑,方能发奋自
。因此,掌握
的圣人在观照天下时,要
察天
遵循的事理,这样就能够正定事
之是非善恶、把握事
始末之理。
到这一
,同时也一定要“循名究理”所有事
都有形名,而每一
事
又都有它的
名称,事
有
名称与其
事实相吻合,那么福祸兴衰的
理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握了,这就与形移则影随、声动则响应、衡
确定则重轻即明的
理一样。因此掌握
的圣人能够虚心静意地观照事
,能够依法公正地
理事
,因此能够认识自然人事的规律,并把握住名理的实质。
国内动不安却又在外
上举措失利,此是取败之
;国内已
现败亡的迹象却执迷不悟地对外兴兵,这是注定要灭亡的;违逆天
、骄横恣肆而怙恶不悛者,必自取灭亡。举一国之兵而攻袭一弱小国家,如其事未遂,那算是上天的照顾,没有使其得到以
欺弱的恶名;然一旦得手,也绝无功名可言。大逆不
,外内迷
,执此逆
,一意孤行,必定是国家危殆、自取祸殃。逆上加逆,酿成大患,国无大小,统统灭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