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卑政(2/3)

这独善、独巧的人,其实也未穷尽巧和善的理。所以应该

《淮南》上说:“救助溺的人,给他金玉等珍宝,不如给他一平常的绳。”韩非说:“很多天吃不上饭的人,让他等有了黄粱米饭和之后再吃,饿着的人一定不同意。”[所以说治疗饥饿,不寄希望于宝鼎煮味;拯救溺的人等不到行步端正的慢。]这就是说,治理国家以浅近易行为贵,才能把事情办好。为什么这样说呢?韩非说:“人们所说的智谋之人讲的微妙理,即使是智力较的人也是到难以理解的。现在为普通人立法,却尽讲智力较的人也难以明白的理,那么普通人也就更无法明白了。所以糟糠都吃不饱的人,是不会等待有了黄梁米饭和后再去吃饭的;连麻织的短衣都穿不上的人,是不须有了绣的绸衣才喜穿的。由此说来,治理国家的事,急迫的事还解决不了,可以缓一步的事情就用不着去。[韩非还说:“现在人们所说的英烈之人都是些与众不同。行为怪僻的人。他们标举恬淡的学问,讲些恍惚的理。我认为恬淡,是无用的理,恍惚是没原则的说法。人生活在世界上,一定要侍奉君主,孝养父母。侍奉君主,孝养父母是不能用恬淡无为之人的,必须用讲究忠诚信义的人。而讲究忠诚信义就不能恍惚。可见恍惚的理,恬淡的学问,都是迷惑人的邪术。”韩非还说过:“非要考察别的人怎样才能明白,就不能认为他有完全的智能,因为人是考察不完的。有才德的人才能的事,是不能当取法的标准的。]所以《尹文》说:“凡是虽有些理却对于治国没有帮助的,君不去谈论它;虽然有能力但于事情上没有好的,君不必去。所以君所说的理,不越名法和权术的范围;君所作的事情,不超田务农,行军布阵的事情。这就是说,合于急用的才努力去。[所以说:小人所说的都是关于儒家、墨家孰是孰非的争论,所的都是些固执、偏激、伪饰的行为。这不过是追求名声而已,所以英明的君主要诛杀他们。]

译文

贵奇异,是饿者百日以待粱,假人金玉以救溺之说矣。

现在世上有些人,品行想要比所有的人,办事要比所有的人,能言善辩想要群,勇力想要超众。但是,众的品行却并不能教化人民;超众的办事能力并不能合于急用;杰才也不能挨门挨地去游说;过人之勇,却不一定能和大家一起去行军打仗。总之,这四超众之,不过是产生祸源而已。

[刘安在《淮南》中说:“太、月亮是最光明、最伟大的,然而却仍有照不到的地方,是因为它们悬在万之上的缘故。油灯和蜡烛虽然非常微小,但世上却不能缺少它,因为它的光明能照到太、月亮所照不到的犄角旮旯。”由此看来,治国以能普遍实行为贵,是由来以久的理。所以古代圣君设置官吏,使他们各司其职,从而达到合作共治的目的。]

(议曰:昔楚之公输、宋之墨翟,能使木鸢自飞,无益于用。汉之张衡,能使参自转;魏之钧,能使木人箫,苟无益于用而为之,则费功损力,其害多矣。《庄》曰:“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,殚千金,技成无所用其巧。”《文》曰:“夫治国在仁义礼乐、名法刑赏,过此而往,虽弥纶天地,缠络万品,治之外,非群生所飧挹,圣人措而不言也。”由是观之,事贵于适时,无贵于远功,有自来矣。)

[所以说,行善的,使人不能随心所巧的,使一般人不能手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