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定名(2/3)

火土也)。气为五味(酸咸辛甘苦也),发为五(青黄赤白黑,发见于是非分别也。),章为五声(商角征羽也)。则昏,民失其(滋味声,过则伤。)。是故,为礼以奉之(制礼以奉其也)。人有好恶、喜怒、哀乐,生于六气(此六者,皆禀风雨晦明之气也。)。是故,审则宜类,以制六志(为礼以制好恶、喜怒、哀乐六志,使不过节也)。哀有哭泣,乐有歌舞,喜有施舍,怒有战斗。哀乐不失,乃能协于天地之,是以长久(协和也)。故人能曲直以从礼者,谓之成人。”’”

刘向《说苑》中说:“顺从君主的命令,也确实有利于君主就是顺。[又说:君主命令正确,臣下因而服从就是顺。]顺从君主的命令,却对君主不利就是谀。[又说:该说时不说是隐,该劝阻时不去劝阻就是谀。还说:君主不正确而臣下顺从就是逆。]违背君主的命令,却对君主有利就是忠。[还说:

内心明白了某理,但不借助语言,就不能把这理表达来;把某用一定的名称规定下来,但不借助语言,就无法把它与别的事区分开来。不借助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,就无法与别人沟通;不借助名称来区分事,就无法显现你对事本质的认识。但如推本溯源,并非事自来就有名号称谓,也并非理自来就有固定的概念范畴。而要区别事的本质就必须为它们规定不同的名号称谓;要传达你内心的思想,就必须确立一定的概念范畴。所以才有、德、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等等概念范畴。什么是呢?,就是人必须遵循的规律。坐在那里时,知自己将要什么;行时知要往哪里去;办事知所凭借的条件;行动起来要知什么时候该停止——这就是[还有一说法是:就是人必须遵循的规律,使万不迷失其必然的法则。]什么是德呢?德就是人所获得的,也能够使别人各得其所就是德。仁就是,得到利益,除去祸害,博无私就是仁。[又说:仁就是心。同情心和怜悯心便能发展为仁。]义就是合宜,明确是与非,肯定与否定的界线就是义。[又说:义就是人所一切都无不合宜,有善必赏有恶必罚,以此来建立功业就是义。]礼就是人们必须要实行的。或或退必须有一定的规范,尊卑、长幼、上下、贵贱都要有所差别就是礼。[又说:礼,就是人必须实行的。早起晚睡,为的都是维护君主的统治秩序。或说:褒奖善行,防止过恶就是礼。]智就是人们的知识。用来判断得失、是非等等的能力就是智。信就是人们的承诺,发号施令时,都以最统帅一人的意志为准则就是信。看到事的开端,就能预知它的后果,执不变之应对变化元常、复杂多端、形形就是术。[还有一说法:专杀生之大权,能打通堵的渠,有衡量轻重缓急的能力,准确地评论得与失,能使远近,真假无法隐藏地呈现在君主面前就是术。]

把财分给别人就是惠,用善来教诲别人就是忠。荀说:用尚的德行遮护君主并能化他,这是最大的忠;用自己的品德弥补君主品德的缺失是次忠;以正确的意见劝谏君主不正确的法,激怒君主是下忠。]违背君吏的命令而且不利于君主的就是。[还说:奖赏没有功绩的人也是。]君主有错误,而且即将危胁到国家本利益,这时能畅所言,陈述已见,君主采纳,便留下来继续为官,不采纳便辞职回家,这是谏臣。采纳自己的意见没便罢,不采纳自己的意见,便以死明志,这是净臣。能率领群臣向君主谏,解除国家的祸患,这是辅臣。违抗君主错误的命令,改变君主的行事,使国家从危难中安定下来,消除了君主的耻辱,这是弼臣。”[所以说谏、诤、辅、弼之臣才是国家的忠臣,明主的财富。]

论曰:班固九,其九曰杂家,兼儒墨,合名法。傅九品,其九曰杂才,以长讽议。由是观之,杂说之益,有自来矣。故着此篇,盖立理叙事,以示将来君矣。

译文

《庄》说:“什么都不,一味求就是佞,观察君主的好恶然后说话就是谄。说话不分别是非一味顺从就是谀。好说别人的坏话就是谗。假装称誉别人,而实际上希望别人倒霉叫慝。不分善恶,两者兼容,都表现和颜悦的样,暗中却盗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叫险。”古语说:“用可行的方法补救不可行的方法就叫和。无论对自己喜的还是憎恶的,一概不表示反对意见就叫同。用贤者取代贤者就叫夺。用不贤者取代贤者就叫伐。法令本来宽缓,可是定罪却很苛刻就叫暴。把好的东西都窃为已有就叫盗。自己有罪恶却不知改过就叫。态度恭敬却不合

或曰:“然则何谓为仪?”对曰:“养国,教之六仪;祭祀之容,穆穆皇皇;宾客之容,俨恪矜庄;朝廷之容,济济跄跄;丧纪之容,累累颠颠(累,音力追反。颠,音田,忧思之貌。);军旅之容,暨暨詻詻(詻,音额。教令之貌。);车之容,騑騑翼翼。此礼仪之异也。夫定名之弊,在于钩鈲析辞(鈲,音普觅反。)。苟无其弊,则定名之妙也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