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说,拯救纷,诛伐暴
的,称之为“义兵”,统帅正义者可以称王。
所以内心自信、从容恬适的人,是不看重战场上伤了多少人的。因此说,荒居远的人如不顺服,那么就要完善文教德化使他们归来。如果完善了文教德化,还不能使他们归顺,那就要命令将军
兵,用武力使他们归顺。
将帅,是国君的辅佐,负有保护人命的职责。所以说,为将的不了解兵,无异于把自己的君主给了敌人;为君的不懂得选择将,等于是把自己的国家
给了敌人。将帅既已知兵,君主既已选好了大将,天
就要避开正殿,在偏殿召见准备任命的大将,告诉他说:“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了将军
上,现在某国不愿臣服,希望将军前去讨伐。”于是命令太史准备占卜。太史先斋戒三日,选择吉日,把斧锁授给将军。国君
太庙正殿的大门,站在东侧,面向西,
君位。将军随后跟人,面向北而立,居于臣位。这时,国君亲手捧着锁,持着斧钺的首端,而将柄端
给将军,说:“从这里往上直到天宇,都由将军全权
理。”接着又拿起斧,拿着斧柄而将斧刃授予将军,说:“从这里往下直到大海的
渊,也由将军将军全权
理。”将军接受了任命,向君主拜谢说:“臣听说国家大事,
理决断都必须依靠君王,不能受外面的
预,军队中的事,变化多端,
理决断都必须依靠将领,君王不能遥控作战。如果臣下不是忠心耿耿,便不能报效君王;如果臣下犹疑不决,便不能迎敌应战。臣既然接受任命,负责指挥战争,臣不敢活着回来。”于是辞别国君而行,通过象征必死决心的凶门
发。所以在司
穰苴撰写的兵书《司
法》中说:“
攻退守唯看时机,不能考虑国君的意见如何。”孙
说:“将在外,君主的命令可以不听。”古语说:“城门以内,由国王控制;城门以外,由将帅控制。”《汉书》说:“只听将军的命令,不闻天
的圣旨。”
[禁止暴,拯救纷
的,称“义兵”,要以礼遇使其顺服;依仗人多势众征伐的,称“
兵”,要以谦逊的态度使其顺服;因为愤怒兴师动众的,称“刚兵”,要以言辞使其顺服;背弃礼义、贪图利益,称“暴兵”,要以欺诈之计使其顺服;国家危险、众人疲惫,借机起兵作
的,称“逆兵”,要以威权使其顺服。]
敌人侵犯我,不得已起而抗争的称之为“应兵”,这反抗侵略、保卫家园的军队一定获胜;如奋争之意、愤恨之情不足,则不能取胜。因愤怒而发动战争的,称之为“忿兵”,士兵心怀怨恨则要失败。贪图他国土地,看重别人财
的,称之为“贪兵”,士兵贪婪,必然要被攻破。依仗国大人多,想向敌人显示威风的,称之为“骄兵”,士兵骄
自得,就会被消灭。
。凡是有白云如仙人的衣裳片片连结,战斗双方的军队会相互追逐,疲劳之后仍会再次振奋,此时会有长达千里的战争。有时天上云的形状有如人拿着刀盾,这是有不义战争发生的征兆。有时有白云气广六丈,从东向西铺向天空,这也是战事将起的征兆。如有青
云气,则是有大丧的征兆。]
由此可知,集结军队,在城后接受命令,即使接受的是推动车的任务,也应当把它看作和持掌军旗一样重要。全军将士都要
到上不受天时的限制,下不受地形的阻隔,前边敌人不敢阻挡,后面没有君王的牵制,唯军令是从,这样,才可以成就伟大的功业。所以说,将军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,而国君不去随意
预,才能取得胜利。这些名言说的都是这个意思。
由此可知,圣人用兵打仗,不是自己有什么偏好,而是以此来诛杀暴、讨伐逆
。以仁义之师讨伐不义,就如同放开江河
浇灭萤火一样。自己占据有利地形,在下有不测
渊的悬崖边上将敌手推下去,那是一定会成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