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地形(2/3)

丈五之沟,渐车之(渐,浸也。音廉反。),山林石径,泾川丘阜(泾川,常之川。),草木所在,此步兵之地,车骑二不当一。

丘陵漫衍相属(漫衍,犹联延也;属,续也,音之反。),平原广野,此车骑之地,步兵十不当一。

孙武说:“第三要看地利。所谓地利,是指路程的远近,地势的险易,地域的宽广和狭窄以及是否有利于攻守退等。不知山林的险阻、沼泽的形势,不能行军。不用向导,不能获得地利。

“在围地,一定要堵”]。迅速奋战则能生存,否则就会被消灭的地区,叫“死地”[前有山,后有大,前不能,后退又有障碍,加上粮草缺乏,所以称之为“死地”[ 在死地作战,趁士卒力还好,要鼓舞士气,以便与敌人决一死战,可与敌人同归于尽。《经》上说:“在死地作战,要有必死的决心”]。

用兵有散地、轻地、争地、地、衢地、重地、汜地、围地、死地之分。

由以上分析可以得这样的结论:在“散地”不宜作战[因士卒顾恋家乡],在“轻地”不可停留[敌境不,士气不,不要轻易开战,首先要注意定士卒的斗志],遇“争地”不可攻[ 攻就要先得地利,如果敌人已先占领,就不要攻] 。在“地”则各要互相连接,防止被敌人切断[在“地”,敌我双方都可以退,不能让各失去联络],在“衡地”则应结邻国[ 求得邻国的援助],在“重地”则应夺取质,就地补给[蓄积粮敌境,士卒意志决,可夺取财],在“汜地”就要迅速通过[不可停止],在“

。)。

凡此六者,地之也。皆将之至任,不可不察。

故曰:草蓊秽者,所以遁逃也;谷阻险者,所以止御车骑也;隘山林者,所以少击众也(众少可以夜击敌也);沛泽杳冥者,所以匿其形也。

译文

相伏,险扼相簿,此剑楯之地,弓弩三不当一。

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与敌作战,这样的地区叫“散地”[在自己境内作战,士卒心意不专一,会生自我溃败之心。因此《经》上说:“在散地作战,要使士卒的心意专一”]。敌境不的地区,叫“轻地”[敌人之境不的地区,士卒的心意还没有专一,因而容易逃跑。《经》上说:“在轻地,我要使各互相连接”]。我先占领对我有利,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,叫“争地”[ 在能以少胜多、以弱胜的地域里,可以把守山的隘,据险固守,所以敌我双方都要争夺。《经》上说:“对于争地,要迅速赶在敌军前面占领它”]。我军可以去,敌军可以来的地区,叫“地”[地的路相错,平地上有数条路可以往来,通便利。《经》上说:“对于地,要固守其要”]。敌我双方和其它诸侯国接壤的三角地区,先到就可以结诸侯并取得援助的,叫“衢地”[先到者可以结诸侯,得到它们的援助。《经》上说:“对于衢地,要小心谨慎地防守”]。险难返的地区,背后又有许多城镇,这地形叫“重地”[远离自己的城郭,敌境,士卒会心意专一地作战,所以称之为“重地”《经》上说:“在重地,要不断地为士卒提供给养”]。山林、险阻、沼泽等路难行的地区,叫“汜地”[《经》]上说:“到了汜地,要迅速穿过它”]。时的路狭隘,退时的路迂远,敌人以少数兵力能击败我众多兵力的地区,叫“围地”[ 继续前太险恶,返回归路又遥远,拖延久了会缺粮。所以敌军能以少胜多。《经》上说:

雚苇竹箫(箫,蒿也。),草木蒙笼,林叶茂接,此矛铤之地,长戟二不当一。

平原相远(远,离也。),仰临下,此弓弩之地,短兵十不当一。两阵相近,平地浅草,可前可后,此长戟之地,剑楯三不当一。

故曰:“地形者,兵之助。”又曰:“用兵之,地利为宝。”赵奢趋山,秦师所以覆败;韩信背,汉兵由是克胜。此用地利之略也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