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耘瓜,誤斬其
.曾皙怒建大杖以擊其背,曾
仆地而不知人,久之有頃,乃蘇,欣然而起,進于曾皙曰:「嚮也參得罪于大人,大人用力教,參得無疾乎.」退而就房,援琴而歌,
令曾皙而聞之,知其體康也.孔
聞之而怒,告門弟
曰:「參來勿內.」曾參自以為無罪,使人請于孔
.
曰:「汝不聞乎,昔瞽瞍有
曰舜,舜之事瞽瞍,
使之未嘗不在于側,索而殺之,未嘗可得,小棰則待過,大杖則逃走,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,而舜不失烝烝之孝,今參事父委
以待暴怒,殪而不避,既
死而陷父于不義,其不孝孰大焉?汝非天
之民也,殺天
之民,其罪奚若?」曾參聞之曰:「參罪大矣.」遂造孔
而謝過.
夏問于孔
曰:「顏回之為人奚若?」
曰:「回之信賢于丘.」曰:「
貢之為人奚若?」
曰:「賜之
賢于丘.」曰:「
路之為人奚若?」
曰:「由之勇賢于丘.」曰:「
張之為人奚若?」
曰:「師之莊賢于丘.」
夏避席而問曰:「然則四
何為事先生?」
曰:「居,吾語汝,夫回能信而不能反,賜能
而不能詘,由能勇而不能怯,師能莊而不能同,兼四
者之有以易吾弗與也,此其所以事吾而弗貳也.」
荊公行年十五而攝荊相事,孔
聞之,使人徃觀其為政焉.使者反曰:「視其朝清淨而少事,其堂上有五老焉,其廊下有二十壯士焉.」孔
曰:「合二十五人之智,以治天下,其固免矣,況荊乎?」
孔曰:「中人之情也,有餘則侈,不足則儉,無禁則
,無度則逸,從
則敗.是故鞭朴之
,不從父之教,刑戮之民,不從君之令,此言疾之難忍,
意不以是為非,以非為是乎?后雖悔,難哉.」
曾從孔
之齊,齊景公以下卿之禮聘曾
,曾
固辭.將行,晏
送之曰:「吾聞之君
遺人以財不若善言,今夫蘭本三年湛之以鹿酳,既成噉之,則易之匹馬,非蘭之本
也,所以湛者
矣,願
詳其所湛者,夫君
居必擇處,遊必擇方,仕必擇君,擇君所以求仕,擇方所以修
,遷風移俗者嗜慾移
,可不慎乎.」孔
聞之曰:「晏
之言,君
哉!依賢者固不困,依富者固不窮,馬蚿斬足而復行,何也?以其輔之者眾.」孔
曰:「與富貴而下人,何人不尊;以富貴而愛人,何人不親.發言不逆,可謂知言矣;言而眾嚮之,可謂知時矣.是故以富而能富人者,
貧不可得也.以貴而能貴人者,
賤不可得也;以達而能達人者,
窮不可得也.」
孔曰:「回有君
之
四焉,強于行義、弱于受諫、怵于待祿、慎于治
.史?有男
之
三焉,不仕而敬上、不祀而敬鬼、直己而曲人.」曾
侍曰:「參昔常聞夫
三言而未之能行也,夫
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,是夫
之易事也;見人之有善若己有之,是夫
之不爭也;聞善必躬行之,然后導之,是夫
之能勞也.學夫
之三言而未能行,以自知終不及二
者也.」
孔曰:「吾死之后,則商也日益,賜也日損.」曾
曰:「何謂也?」
曰:「商也好與賢己者處,賜也好說不若己者.不知其
視其父,不知其人視其友,不知其君視其所使,不知其地視其草木.故曰與善人居,如
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即與之化矣.與不善人居,如
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,亦與之化矣.丹之所藏者赤,漆之所藏者黑,是以君
必慎其所與處者焉.」
孔遊于泰山,見榮聲期,行乎郕之野,鹿裘帶索,瑟瑟而歌.孔
問曰:「先生所以為樂者,何也?」期對曰:「吾樂甚多,而至者三.天生萬
,唯人為貴,吾既得為人,是一樂也;男女之別,男尊女卑,故人以男為貴,吾既得為男,是二樂也;人生有不見日月,不免襁褓者,吾既以行年九十五矣,是三樂也.貧者士之常,死者人之終,處常得終,當何憂哉.」孔
曰:「善哉!能自寬者也.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