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今大已经衰微,天下为一个家族所私有,人们只敬
自己的双亲,只疼
自己的
女。财
想据为己有,
力也是为了自己。天
诸侯把财
和权位世代相传已成常事,建筑城郭沟池作为防御工事。夏禹、商汤、文王、武王、成王、周公就是这个时代产生的,他们之中没有一人不依礼行事的。礼制的兴起,与天地并存。如有不遵循礼制而当权在位的,民众把他视为祸殃。”
孔说:“唉,可悲呀!我考察周代的制度,自从幽王、厉王起就败坏了。我舍弃鲁国又能到哪里去考察呢?可是鲁国的郊、禘之祭已不合乎周礼,周公定的礼看来已经衰微了。杞人郊祭是祭禹,宋人郊祭是祭契,这是天
的职守。也因为他们是夏、商的后裔。周公代理执政而使天下太平,所以用与天
同样的礼仪。至于诸侯祭祀社稷和祖先,上下的人都奉守同样的典章制度,祝嘏不敢更改原有的礼制,这叫
大嘉。”
言偃又问:“现在在位当权的人没有知遵循礼制的,为什么呢?”
评析
孔担任鲁国司寇时,曾参与蜡祭。宾客走了以后,他
来到楼台上观览,
慨地叹了
气。言偃跟随在孔
边,问
:“老师为什么叹气呢?”孔
说:“从前大
通行的时代,及夏商周三代
英当政的时代,我都没有赶上,而有些文字记载还可以看到。”
為四時,列而為鬼神,其降曰命,其官于天也,協于分藝,其居于人也,曰養.所以講信修睦,而固人之肌膚之會,骸之束者;所以養生送死,事鬼神之大端;所以達天
,順人情之大竇.唯聖人為知禮之不可以已也,故破國喪家亡人,必先去其禮,禮之于人,猶酒之有糱也,君
以厚,小人以薄.聖人脩義之柄,禮之序,以治人情.人情者,聖王之田也,修禮以耕之,陳義以種之,講學以耨之,本仁以聚之,播樂以安之.故禮者,義之實也,協諸義而協則禮,雖先王未有可以義起焉;義者藝之分,仁之節,協于藝,講于仁,得之者強,失之者喪;仁者義之本,順之體,得之者尊.故治國不以禮,猶無耜而耕;為禮而不本于義,猶耕之而弗種;為而不講于學,猶種而弗耨;講之以學,而不合以仁,猶耨而不穫;合之以仁,而不安之以樂,猶穫而弗
;安之以樂,而不達于順,猶
而不
.四體既正,膚革充盈,人之
也;父
篤,兄弟睦,夫婦和,家之
也;大臣法,小臣廉,官職相序,君臣相正,國之
也;天
以德為車,以樂為御,諸侯以禮相與,大夫以法相序,士以信相考,百姓以睦相守,天下之
也.是謂大順.順者,所以養生送死,事鬼神之常也.故事大積焉而不苑,並行而不謬,細行而不失,
而通,茂而有間,連而不相及,動而不相害,此順之至也.明于順,然后乃能守危.夫禮之不同不豐殺,所以持情而合危也,山者不使居川,渚者不使居原,用
火金木,飲
必時,冬合男女,
頒爵位,必當年德,皆所順也.用民必順,故無
旱昆蟲之災,民無凶饑妖孽之疾.天不愛其
,地不愛其寶,人不愛其情,是以天降甘
,地
醴泉,山
車,河
馬圖,鳳凰麒麟,皆在郊掫,龜龍在宮沼,其餘鳥獸及卵胎,皆可俯而窺也.則是無故,先王能循禮以達義,體信以達順,此順之實也.」
“大通行的时代,天下为大家所公有,选举贤能的人,讲求诚信,致力友
。所以人们不只敬
自己的双亲,不只疼
自己的
女。社会上的老人都能安度终生,壮年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,鳏夫、寡妇、孤儿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。人们厌恶把财
浪费不用,但不必要收藏到自己家里;人们担心自己的智力
力不能得到发挥,但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。因此
诈
谋的事不会发生,盗窃财
扰
社会的事情不会
现。所以家里的大门不必
锁,这就叫
大同世界。”
孔说:“礼是先代圣王用以顺承自然之
来治理人情的。它参验于鬼神,贯彻在祭、丧、乡
、冠、婚、朝聘等礼仪上。因此圣人就用礼来昭示天
人情,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。”
言偃又问:“这样的话,礼就是很迫的了?”
译文
《礼运》原为《礼记》中的一篇,主要论述礼义的本原和礼制的演变。孔首先赞扬了五帝三皇的“大同”世界,认为那是人类历史上最完
的时期。那时大
行于世,天下人皆知为公,人们推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,讲究信用,和睦相
。老有所终,壮有所用,
谋不兴,盗窃
贼不作,称之为大同。到了夏、商、周三代,社会由“大同”
“小康”,社会财富成为私家之
,国家政权也为一家所有,父死
继,因此诈谋和战
不断。而此时的夏禹、商汤、周文王、周武王、周成王、周公以礼治理
世,使天下复安,他们是小康时代最杰
的人
。到周幽王、周厉王时礼制衰微。孔
据这
情况,论述了礼的重要、礼的起源,以及祭祀、死丧等各
礼节,以正君
,以治理社会。“大同小康”的学说对后世发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,创建“大同”世界成为人们
好的社会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