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分总结上述诗歌发展情况,提
四言诗和五言诗的基本特
和历代诗人的不同成就,附论诗歌的其他样式(第六段)。
(二)
虞舜曾说过:“诗是思想情的表达,歌则是引申发挥这
思想情
。”有了圣人在经典上所分析的,诗歌的
义已经明确了。所以“在作者内心时是情志,用语言表达
来就是诗”诗歌创作要通过文辞来表达情志,
理就在这里。“诗”的
义是扶持,诗就是用来扶持人的情
的。孔
说过:《诗经》三百篇的内容,用一句话来概括,就是“没有不正当的思想”现在用扶持情
来解释诗歌,和孔
说的
理是符合的。
汉朝初年的四言诗,首先有韦孟的作品;它的规讽意义,是继承了周代的作家。汉武帝好文学,便
现《柏梁诗》。当时有严忌、司
相如等人,他们写诗没有一定的程式。成帝时对当时所有的诗歌
行了一番评论整理,共得三百多首;那时朝野的作品,该算是相当齐全丰富的了。但在这些作家所遗留下来的作品中,却没有见到五言诗;因此,李陵的《与苏武诗》和班婕妤的《怨诗》,就不免为后人所怀疑。不过在《诗经》中,《召南-行
》就开始有半章的五言;到《孟
-离娄》所载的《沧狼歌》,就全是五言的了。此外,较远的如
秋时晋国优施所唱的《暇豫歌》,较近的如汉成帝时的《邪径谣》,都是五言的。
据上述历史发展的情况,足证五言诗很早就有了。还有《古诗十九首》,写的很漂亮:但作者不易确定,有人说一
分是枚乘作的,而《冉冉孤生竹》一首,又说是傅毅所作。就这些诗的辞采的特
来推测,可能是两汉的作品吧?从行文
(三)
人有各
各样的情
,受了外
的刺激,便产生一定的
应。心有所
,而发为
咏,这是很自然的。从前葛天氏的时候,将《玄鸟歌》谱
歌曲;黄帝时的《云门舞》,
理是不会只
上
弦而无歌词的。到唐尧有《大唐歌》,虞舜有《南风诗》。这两首歌辞,仅仅能
到达意的程度。后来夏禹治
成功,各项工作都上了轨
,受到了歌颂。夏帝太康
德败坏,他的兄弟五人便作《五
之歌》来表示自己的怨恨。由此可见,用诗歌来歌颂功德和讽刺过失,是很早以来就有的
法了。从商朝到周朝,风、雅、颂各
都已齐全完备;《诗经》的“四始”既极光辉灿烂,而“六义”也周密
。孔
的学生
夏能理解到“素以为绚兮”等诗句的
意,
贡领会到《诗经》中“如琢如磨”等诗句的
理,所以孔
认为他们有了谈论《诗经》的资格。后来周王朝的德泽衰竭,采诗官停止采诗;但
秋时许多士大夫,却常常在外
场所中,朗诵某些诗章来表达自己的观
愿望。这
相互应酬的礼节,可以对宾客表示敬意,也可以显
自己能说会
的才华。到了楚国,就有讽刺楚王的《离
》产生。秦始皇大量焚书,但也叫他的博士们作了《仙真人诗》。
(一)
《明诗》是刘勰文论方面的重要篇章之一。刘勰对四言诗和五言诗所总结的“雅
”、“清丽”四字,比曹丕讲诗的特
是“丽”(《典论-论文》),陆机讲诗的特
是“绮靡”(《文赋》)有所发展。除了表现形式的特
,刘勰还
调诗歌“持人情
”和“顺
匡恶”的教育作用,而不满于晋宋以后诗歌创作中形式主义的发展倾向;认识到诗的产生是诗人受到外
的
染而抒发情志;对作家作品的评价,能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等。这是较为可取的。刘勰对《诗经》是很尊重的,本篇对《诗经》的内容和形式虽然都谈到了,但局限于前人旧说,没有提
什么新的见解。这说明刘勰对《诗经》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,是认识不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