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情采(2/2)

(三)

从前《诗经》的作者所写的诗歌,是为了表达思想情而写成的;后代辞赋家所写的作品,则是为了写作而来的。怎么知是这样的呢?因为像《诗经》中《国风》、《小雅》等篇的产生,就是由于作者内心充满了忧愤,才通过诗歌来表达这情,用以规劝当时的执政者:这就是为了表达思想情而写文章的。后来的辞赋家们,本来心里没有什么愁思哀,却勉夸大其辞,沽名钓誉:这就是为了写文章而造情。为了表达情而写的文章,一般都能到文辞练而内容真实;仅仅为了写作而勉写成的文章,就往往是过分华丽而内容杂空泛。但是后代的作家,大都好虚华而轻视真实,抛弃古代的《诗经》,而向辞赋学习。于是,抒写情志的作品日渐稀少,仅仅追求文采的作品越来越多。有的人内心里怀念着官厚禄,却满歌颂着山林的隐居生活;有的人骨里对人间名利关心之至,却虚情假意地来抒发尘世之外的情趣。既没有真实心情,文章就只有相反的描写了。古人曾说:“桃树李树不用开,就有许多来来往往的人在树下走路来。”那是因为树上有果实的原故。古书上又曾说过:“男的兰即使好看,却没有香味。”那是因为男缺乏真诚细致的情。像草树木这样微小的东西还要依靠情,凭借着果实;何况人们写作文章,那就更应该以抒写情志为本。如果作家所写的和自己的情不一致,这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呢?

总之,语言要有华的文采才能传久远,这确是不错的。运用文思的方法既然明确,作品中的文采就能适当丰富了。但吴地产的锦绣容易变,木槿而不能持久;写文章如果类似这样,只有繁丽的文采而缺乏刻的思想情,看起来必然令人生厌。

(二)

因此,写文章时运用辞藻,目的是要讲明事理。如果文采浮泛而怪异,作品的思想内容就必然模糊不清。这就好比钓鱼的人,用翡翠的羽钓绳,用,反而钓不到鱼。《庄-齐论》中说“言辞的涵义被过繁的文采所掩盖了”,指的大约就是这类事情。《诗经-卫风-硕人》说“穿了锦绣衣服,外面再加上罩衫”,这就是因为不愿打扮得太刺。《周易》中讲文饰的《贲卦》,最终还是以白为正,可见采饰仍以保持本为贵。行创作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规范来安置作品的内容,拟定一个适当的基础来表达作家的心情;只有作品中所现的思想情确定了,才能据以上音节,缀以辞采;从而到形式虽华,但不掩盖其内容;辞采虽繁富,但不至埋没作家的心情:要使赤、青等正发扬光大,而把红、紫等杂抛弃不用:这才是既能化作品,又能使内容形式都符合理想的作家。

术创作的路有三:第一是表形的创作,是依靠各不同颜而成的;第二是表声的创作,是依靠各不同的声音而成的;第三是表情的创作,是依靠各不同的情而成的。各互相错杂,就构成鲜艳的纹;各声音互相调和,就构成动听的乐章;各情表达来,就构成优的作品。这是自然的理所决定了的。如《孝经》教导后人:“哀悼父母的话,不需要什么文采。”由此可见,人们平时说话不是不要文采的。又如老反对虚伪,所以说:“华丽的语言往往不可靠。”但他自己写的《德经》五千言,却是非常妙的;可见他对华的文采并不一概反对。此外,庄也曾说过“用巧妙的言辞来描绘万事万”,这是讲辞采的修饰。韩非又曾说过“巧妙的议论多么华丽”,这是说文采太多了。文采太多的议论,修饰得很巧妙的描写,文章的变化这就达于极了。会《孝经》、《老》等书中的话,可知文章的形式是依附于作者的情的;细看《庄》、《韩非》等书中的话,就明白作品的华丽是过分侈了。如果能够在清与浊之间加以适当的选择,在邪与正路面前从容考虑,也就可以在文学创作中适当地驾驭文采了。但是红粉和青黛只能装饰一下人的外容,妍媚的情态却只能从人固有的丽姿容中产生来。文采也只能修饰一下语言,文章的巧妙华丽都以它的思想内容为基础。所以思想内容犹如文辞的经线,文辞好比是内容的纬线;必须首先确定了经线,然后才能织上纬线。所以写文章也要首先确定内容,然后才能产生通畅的文辞:这就是文学创作的本原则。

(四)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