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任李万邳刘耿列传(5/6)

,居留数日。世祖北到蓟,恰逢王郎兵起,使将领攻略土地,所到之县莫不奉迎,惟有和成、信都坚守不下。邳彤听说世祖从蓟回来,失了军队,准备到信都,就先派五官掾张万、督邮尹绥选精骑二千余匹,沿路迎世祖军。邳彤不久就与世祖相会于信都。世祖虽然得到了二郡的帮助,但兵众没有集合,部下多说可用信都兵送他西归长安。邳彤当即回答说“:议者之言都错了。吏民歌颂思念汉朝已久了,所以更始即位天下群起响应,三辅清宫扫榻除道以表欢迎。一个人举戟大呼,则千里之将无不献城而逃遁,贼虏匍匐请降。自从上古以来,也没有感物动民达到这种程度的。那王郎只是一个卜卦之士,假借刘氏宗室之名乘天下混乱之势,驱使集合乌合之众,竟震慑燕、赵之地;何况明公奋起二郡之兵,宣扬响应之威,要攻则何城不可克,要战则何军不可降!现在弃此而归,不但空失河北,而且更惊动三辅,使威风重名一旦坠损,这就不是有利的良计。假若明公没有再次征伐的意图,那么虽有信都之兵也难以相会哩。为什么呢?明公既已西归,那么邯郸的城民是不肯捐弃父母,背弃城主,而千里送公西归的,他们的离散逃亡是必然的了。”世祖以其言为善而停止西归。

即日拜邳彤为后大将军,和成太守一如过去,使他率兵在前面。等到达堂阳,堂阳已反属王郎,邳彤派遣张万、尹绥先去晓谕官吏民众,世祖夜间到达,堂阳就开门出迎。又引兵击破白奢贼于中山。自此邳彤常从世祖攻战。信都复造**归顺王郎,王郎所设置的信都王拘捕囚缚邳彤的叔父及妻子儿女,使他们以手书呼唤邳彤说:“投降就封爵,不投降就灭族。”邳彤流泪哭泣回报说“:事君王的不得顾家。邳彤亲属所以至今得以安身于信都,是刘公的恩德。刘公现在正忙于国事,我邳彤不得以私事为念。”恰好更始派去的将领攻下了信都,王郎兵败走,因此邳彤家属得免于难。攻拔邯郸后,封邳彤为武义侯。

建武元年(25),更封灵寿侯,代理大司空事。帝入洛阳,拜邳彤为太常,月余之间日转少府,这年免太常职事。再为左曹侍中,常从征伐。

建武六年(30)回到封国。邳彤去世,子邳汤嗣位,

建武九年(33),徙封为乐陵侯。

建武十九年(43),邳汤去世,子邳某嗣位,无子,封国被废。

元初元年(114),邓太后续封邳彤孙邳音为平亭侯。邳音去世,子邳柴嗣位。起初,张万、尹绥与邳彤同迎世祖,都拜为偏将军,也跟从征伐。张万封重平侯,尹绥封平台侯。史官评论道:凡是说到成事的,都是因功劳卓著而容易显声扬名;预谋事的先见的,因事理隐晦而难以昭著。这当然是按照实情比较而言的,是应当推理考察的。至于世祖虽得二郡之众,仍想西还长安,弃成业,临不测之境,而世祖并未觉悟,出谋划策者都附和跟从,在这种情况下,邳彤的话,难道不是先见之明吗!论语上面说“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隆”,邳彤的话,是很接近的了。

◆刘植传

刘植字伯先,巨鹿昌城人。王郎起事后,刘植与弟刘喜、从兄刘歆率领宗族宾客数千人据昌城。听说世祖从蓟回来,就开城门迎世祖,世祖以刘植为骁骑将军,以刘喜,刘歆为偏将军,都封为列侯。这时真定王刘扬起兵以归附王郎,有众十多万人,世祖派遣刘植去劝说刘扬,刘扬就降了。世祖因而留在真定,纳了郭后,郭后就是刘扬的外甥女,所以以此厚结。就与刘扬及诸将在郭氏漆里的家中摆酒庆贺,刘扬为之击筑以为欢,因此得进兵攻拔邯郸,跟从平定河北。

建武二年(26),更封刘植为昌城侯。讨伐密县贼,死于战事。子刘向嗣位。帝使刘喜代为率领刘植的军队,复封为骁骑将军,封为观津侯。刘喜去世,又以刘歆为骁骑将军,封为浮阳侯。刘喜、刘歆跟从征伐,都传封国于后代。刘向徙封为东武阳侯,死后,子刘述嗣位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